安徽省淮南淮北市2012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doc

安徽省淮南淮北市2012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淮南市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卷逐题解析 【试卷综述】 ?由于今年考试说明中对有些知识点考查的形式有新的说明,也就意味着2012年及以后的高考,安徽语文试卷中将有新的题型出现,到底会在哪些知识点的考查上题型有所变化,备考迎战的广大师生一直密切关注,因而,对二模试卷就有了更大的期待。但作文命题老师,一方面要引导师生不要猜题而应该科学而扎实的备考,一方面又要对考试说明中变化的点有所回应,所以本次模考对新变化的部分还是“欲说还休”,只在三个小题上作了变动:将第3小题的选择题改为简答题,第7小题文言语句翻译减少1分,给了古诗文默写。需要关注的是2012年的考试说明中有五处实质性的变化,这些变化的部分在后面例证性试题部分都给出了相应的题型示例。这些变化会在2012年及以后的高考中体现出来,考生们都要明确变化之处,并有相应的应对措施和训练。本次考试中文学类文本选择的是一篇散文文本,散文与小说的文本特征有较大的不同,因而,考点的设置,尤其是答题的角度、答案组织的用词等应该有所不同,这是考生需要注意到的方面。 ? 除了变化的部分外,整份试卷与2011年高考试卷,不论在材料的选择上,还是知识点的考查方面,都极具一致性。应该说是一份质量较高的模拟试卷。对各知识点考查的具体分析见各题详解部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在中国文化中,“龙”很早就作为一种地位崇高、内涵丰富的象征物而存在了。但是,古代文献和文物中的龙,还不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因为那时候还没有现在意义上的“中华民族”。“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概念,是近代才形成的。 ?②近代以前,中国文化中“龙”的原形,原本就是天上的龙,即夜空中的苍龙七宿。华夏先民仰观天文,以察时变,根据天空中日月星辰的运行判断时令。他们将周天环绕赤道旁的星星划分为二十八宿,作为天文坐标。二十八宿又按四方分为四组,每组七宿,称为四象。四象当中,古人尤其关注苍龙七宿,这不仅是因为苍龙群星明亮璀璨,引人注目,更重要的是,在上古时期,苍龙七宿的出没运行正好跟一年四时的循环相吻合。 ?③《周易》中对“龙”的阐发,说的就是苍龙群星一年四时的运行情况。“初九,潜龙勿用”,冬天的龙星,潜入地面看不见,所以无用。“九二,见龙在田”,春天的龙星从东方地平线上升了起来。“九五,飞龙在天”,夏天的龙星腾跃彪炳于南方的夜空。此时,龙星升到了一年中的最高点,故称“飞龙”。“上九,亢龙有悔”,秋天的龙星,开始从最高点掉头向西下降,故称“亢龙”。“用九,群龙无首”,则是秋末冬初的龙星。此时,苍龙群星前面的几个星宿开始潜入西北方的地面,故称“无首”。 ④苍龙群星周行四野,标识四时,昭示着大自然四时轮回的时间节律。在古人的心目中,龙星就成为天道的象征。在古代,只有帝王才有通天的权力,因此,也只有帝王才有观察天象、颁历授朔的权力。于是,龙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帝王权力和地位的象征。“龙”从真龙天子的徽章,转变为华夏民族的象征,这一“世俗化”的转变发生于晚清,其背景自然是专制皇权的瓦解,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而具体追溯起来,清朝的国旗——黄龙旗在“龙”的地位转变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国旗是民族国家的象征。清朝把龙绘制在国旗上,表明龙已经从皇家的徽章变成了全民的图腾。由于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西方战舰和商船纷至沓来,为了辨别船只,清朝国旗应运而生。龙旗一旦从天子旗号变为国家旗号,龙的象征也就不再仅仅为皇帝一人所独占,而是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身份的标识。清朝的黄龙旗随着使节、商船、留学生和华侨走出国门,进入西方人的认知和想象。从此之后,在西方人眼中,中国的一切都和龙结下不解之缘。 ?⑤随着清朝的崩溃,清朝的黄龙旗也颓然委地。但是,“龙”作为民族标志的意义却在最广大的民众中留存下来。历经此后的风云变革,依然深入人心,产生了莫大的民族凝聚力、认同感。生于不同岁月的中国人一共有十二个生肖,但是,普天下的华夏儿女却有一个共同的“属相”:龙。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选自刘宗迪《拨云见日寻“龙”踪》,有删改) 1.从原文看,下列对中国文化中“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龙因其地位崇高、内涵丰富而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B.龙的原形在近代以前指的是夜空中的苍龙七宿。 C.作为天道的象征,龙星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国古代帝王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D.龙在晚清时期变成了全民的图腾,后来成为普天下华夏儿女的共同“属相”。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 ? 【参考答案】 A ? 【试题分析】A项的错误属于“强加因果”,详细信息在文中第④段:“‘龙’从真龙天子的徽章,转变为华夏民族的象征,这一‘世俗化’的转变发生于晚清……”。B项信息来源于文本第②段的开头部分。C项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v2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