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农民创业园系列报道之一(新津)20110521.doc

台湾农民创业园系列报道之一(新津)20110521.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台湾农民创业园系列报道之一: 台湾农民创业园 观念交流大平台 —— 透析四川新津“翔生大地”案例 随着交流的不断深入,关系的不断改善,两岸之间已经搭建起了很多平台,这些平台都发挥了不同的作用,为两岸人民不断创造着福祉。但在两岸民众之间的观念交流上,很少有一种平台能像台湾农民创业园这样,发挥着独一无二的作用——这是5月5日记者走进新津台湾农民创业园时,所深深感受到的。 大陆人有大陆人的想法,台湾人有台湾人的理念,两岸人民的想法和理念碰撞、交融,进而升华,这样的一个过程,其实就是这个园区发展的一个过程,也是其成功之所在。 实现“有机进入”:社会资本要懂尊重农民 “翔生大地”公司是新津台湾农民创业园的主要台商之一,它正在做着一个试验:用自己的“有机”理念不仅仅是把创业园,而是把创业园所在的兴义镇打造成“中国第一个生态小镇”。这样的尝试和魄力,让过程充满了观念的碰撞。 台商田月皎是“翔生大地”公司的总经理,当她陪着记者走在附近的村庄里时,很多老人都主动上前拉着她的手和她打招呼。这一点让记者甚为疑惑。但这位被当地农民亲切地称呼为“田小姐”的台商脸上始终挂着的微笑,立马又让记者明白了些什么。 记者在农口跑新闻已超过10个年头,在全国各地几乎都接触过一些社会资本进入农业的案例。在很多地方,记者在投资商那儿看到的,要么是非常气派的温室,要么是非常现代的厂房;记者在农民那儿听到的,要么是充满怨恨的埋怨,要么是略带忧伤的无奈。毕竟对农业来说,对弱小分散的农民来说,很多进入农业的大资本都是强势资本,它们再以一种强势的姿态进入农业,硬生生闯进来,那种摧枯拉朽的气势,农民从内心来说是排斥的。 这种反差激起了记者的兴趣。在经过仔细采访、调研后发现,台商的做法可以用一个词来概况——“柔性进入”,也可叫“有机进入”。这种理念大体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很清楚谁是这儿的主人,那就是当地的农民群众,外来资本要充分尊重他们,尤其是要尊重他们的合法、切身利益;二是从流转土地到集中居住,从产业调整到社区模式,完全靠引导来实现,完全依靠农民的自主自愿,不带任何强制成分;三是在进入的目的性上,不单单是为了资本自身的滚动盈利,更重要的是与当地农民、当地经济、当地社会有机地融为一体,共同发展。 与目前大陆很多地方一样,“翔生大地”也在当地尝试引导农民更为集中地居住。不同的是,其他地方的“并居”是为了置换土地指标发展“土地财政”,而“翔生大地”是为了发展当地有机农业。他们本着“先安居再乐业”的理念,已经投资建设了一个叫“波尔社区”的集中居住区。据说非常抢手,原来计划集中4000人,结果报名的有7000多人。如此热火,这个社区的建设到底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呢?记者发现,还是理念—— 之一,农民集中了,农村原有社会结构不要动。“波尔”是一个有机的社区,他们强调尽量保留原来的社会形态,譬如不要破坏原来的邻里关系,“他们三家本来世代为邻,已经像一个大家庭一样了,为啥要去拆散人家呢”。台商通过创建这个社区的过程,在传播“体谅别人就是有机”的理念。 之二,农民进社区了,农村原有自身文化不能丢。“林盘文化”是四川西部特有的一种农村文化,是四川农村的一种基本标志。“并居”后腾空出来的宅基地,在这儿只有两个去向:一是复垦为耕地,二是把林盘上一些比较老、当地特色比较典型的农村宅院完整保留下来,并进行修缮维护,辟为村庄文化保留区和村民们的休闲娱乐区。通过保留林盘、活化林盘,古老的林盘文化不但没有泯灭,还拥有了新的活力,固化在农民脑海中原有的东西得到了续存。 这样的“并居”理念,同时也是对很多地方为了算计农民的地而把他们往楼上赶——这样一种执政理念的撞击。 别样“有机农业”:种地原来可以这样去种 地头有禁烟牌,田里是不能抽烟的,也不能在里面乱丢刚嗑的瓜子皮,因为瓜子皮上有人的唾液,唾液中有可能含有有害菌… …这些有点匪夷所思的事情,就发生在“翔生大地”的有机农场中。 在这里,没有化肥和化学农药这两个概念。按照他们的理念,是试图还原最原始的土地环境。譬如建温室大棚,这个大棚要形成一个生态链,旁边的排水沟要挖多深,要考虑蝌蚪变成小青蛙后能否轻易爬上来;旁边栽什么树,要考虑啥树能把蜻蜓吸引过来。尽管叫“有机农场”,尽管已经采用了一系列的纯原始的方式去锄草除虫,但他们产的农产品目前都没有打上“有机”的标识。他们现在做的,是对农产品的整个生产环境进行有机改造。据说,这个过程至少要3年,然后经过有关部门认证后,才叫有机农产品。 记者在和一位老农聊起来时,他说,落地一年多的“翔生大地”对他们最大的影响就是观念上的:我种了快一辈子地了,做梦也没想到种地原来可以这样去种。 “有机首先是一种方法,而不仅仅是一种结果”,这是记者屡次听到的一句话。 田月皎亲自带着当地的农民群众一起到河边捡拾垃圾,清理河道,

文档评论(0)

jsntrgzx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