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乐活”理念下的大学生休闲教育路径探析(
崔诣晨
(南京林业大学 江苏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37)
摘 要: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休闲教育受到教育界的广泛重视。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休闲教育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分析,可以发现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亟待加强。同时,“乐活”理念作为一种价值观开始影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因此,诠释“乐活”理念与大学生休闲教育概念之间的关系,并基于新的视角探讨大学生休闲教育的实践路径,对构建大学生休闲教育模式有不可忽视的助推作用。
关键词:乐活;休闲教育;大学生
和基础教育相比,高等教育给予了学生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一方面,学生校内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比较少。以一年的365天为例,去掉寒暑假,我国大学生仅280天是“上学日”,再扣除双休日和法定节假日,学生真正在校园内活动的时间不足170天。另一方面,高校的教学安排一般与年级成反比,年级越高,课程越少。据了解,在本科生四年的教学计划中,有近70%的课时被安排在前两年,大三、大四的课程安排相对较少,有些专业甚至一个学年都没有课程安排[1]。如此一来,休闲成为大学生课余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然而,一系列大学生虚度光阴,沉迷游戏的事例表明:休闲是需要教育的。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享有的休闲时间已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但是相应的休闲教育亟待普及和加强。例如,在国家教育部的指导文件中至今还没有出现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及具体操作流程等在内的完整成套的休闲教育计划,对大学生休闲态度的认知与研究方面可谓一片空白。高校休闲教育的缺失,导致我国大学生的休闲生活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有调查研究显示:多数大学生都能认识到休闲的重要性,并且也能抽出一定时间参与相关休闲活动,但是,他们在休闲方式的选择、休闲作用的具体认识、休闲观的培养方面还存在着很大不足[2]。长此下去,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如何把大学生的休闲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之中,如何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开展休闲教育,值得高校教育研究者和管理人员深入探索。
一、素质教育视野下大学生休闲教育的内涵
20世纪80年代,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进而提高国民本体素质为终极目标的“素质教育”应势而生。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它强调的是利用环境对主体的正面影响,通过对高校教育环境氛围的调整,调动学生认知和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进行正确的引导,以促进学生个体身心品质的转化及精神境界的提高。20世纪90年代中期,素质教育成为高校最主要的办学理念,并始终秉持着“要加强人文教育,以使得学生先成人再成才,使社会经济的发展同道德水平的提高能够协调一致”的教育初衷[3]。
当下,学习型社会提倡的“四种学会”可谓贯穿人一生的知识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更好地生存[4]。教育的目的便在于此,“素质教育”就要促进学生在品德、心智、劳体、审美等多方面全面发展[5]。而大学生作为一类特殊的群体,所要学习的已经不再止于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要掌握社会发展所需人才应该具备的各种能力。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
从研究素质教育的价值观出发,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理出休闲教育的发展起源。伴随着时代的进程,社会的发展实属必然,社会的进步为人类的发展提供所需进而促进人类的发展,群体的发展又更进一步带动社会的发展,如此往复,良性循环,最终汇成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这是马克思有关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也是休闲教育的逻辑起点,更是素质教育的理论渊数[6]。一个完整的人在生活中除了学习、工作,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休闲娱乐。休闲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会人们更好的利用休闲时间,以便在有限的自由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得到放松和发展,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
相比于美国近百年的休闲教育史,我国的休闲教育“起步甚晚”。1995年,在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的大力推动下,我国开始推行每周5天工作制,足见从那时起就有国人意识到了休闲的重要性。其后,在马惠娣、成思危等学者的推动下,“休闲哲学”成为国内一项新的研究领域,休闲教育逐渐进入教育界的视野。
休闲教育(education for leisure)亦称闲暇教育或余暇教育。由于人们对其概念的理解始终没有形成共识,目前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1)是一个实施教育的过程,内容是各类休闲活动的知识和技能,途径是安排娱乐项目和课外活动[7];(2)是一种通过传授利用休闲时间的技能与技巧,帮助人们确立科学的休闲价值观、提高休闲生活质量、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8];(3)通过鼓励人们充分利用休闲时间,获得信念、情感、态度、知识、技能和行为等方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一般发生人类的正式与非正式的教育环境或娱乐环境中[9]。在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