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建设的几个问题(新).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校课程建设的几个问题 中国教科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 孙智昌 2013年11月29日 一、学校课程建设的背景 二、学校的办学目标 三、学校的教育理念 四、学校的培养目标 五、学校的课程目标 六、学校的课程结构 七、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八、高质量学校课程的标准 一、学校课程建设的背景 (一)什么是学校课程 所谓学校课程,就是在学校育人目标统领下的学校各类课程的整体构成,它以促进学校的特色化发展和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职志。 其目标是: 1、课程结构从单一性向多样化发展; 2、人才成长路径从单一走向多元; 3、课程建设从单纯关注课程资源走向更广泛的教育资源; (二)学校课程建设的背景 1、三级课程政策将学校推向课程建设的主体地位—全方位提高教育质量 2、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成为学校教育发展的关键 (1)以促进全体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现代课程观; (2)整体谋划学校课程发展的顶层设计能力(教育家型的校长); (3)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能力; (4)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能力; (5)引领教师进行课程创生的能力。 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取决于课程改革的实践水平,是一个从经验应对到自觉自主和能动创造的过程,即从自在到自为的过程,是自觉自主地做出来的。 3、北京市的学校课程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 (1)校本课程建设; (2)地方课程建设;义务教育课程教材 (3)学校课程的建设的政策:2008年,北京市教委明确提出“整体推进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全面实施,引导学校形成办学特色”;2009年7月,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课程管理推进课程整体建设的意见》; (4)富有创意的一系列项目 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基地建设;自主排课学校;特色实验学校;翱翔计划;遨游计划;普通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办学机构;高中课程改革样本校;“普职融通”的综合高中;高中实验班;开放实验室;大学先修课程等。 二、学校的办学目标 1、办学目标的形成 学校办学目标是校长审视学校历史、现状和对现代教育理解的基础上所谋划的学校未来发展愿景。如北京四中:建世界一流学校——在全国具有示范性、在世界享有良好声誉的高质量、有特色、第一流的完全中学;浙江镇海中学:从优秀走向卓越,宁波领先、浙江一流、国内著名、国际有名的省一级特色示范普通高中。 总体情况是,条件较差学校的目标是从一般走向名校;而办学条件好,历史积淀深厚的学校则是从地区名校走向全国、世界,成为卓越学校。 2、在办学目标与学校课程建设之间存在的问题 (1)混淆了办学目标与培养目标,如四川一所学校的办学目标为:培养全才,造就英才。 (2)为数不少的学校直接从办学目标推导出学校课程,跨度过大。因为这里还缺乏学校教育理念、学校的培养目标,更缺乏对学生、社会和知识的分析,所以还根本谈不上课程设置。如果直接从办学目标进行学校课程建设,就会犯主观主义的错误,即为了尽快成为名校,将不切实际地开设高、精、尖的课程,或直接模仿名校的课程,造成课程建设脱离学校实际。对学校课程建设直接发挥作用的第一个要素是学校的教育理念。 三、学校的教育理念 1、教育理念是学校的教育哲学,是一种应然的价值追求,知识经验能否进入学校课程,以及学校为什么要设置有关的课程,都要经过学校的教育理念来筛选,所以泰勒将它作为课程建设的第一道“筛子”。 2、学校的教育理念必须明晰化。如北师大附中的“全人格教育理念”,依据林砺儒的观点:“一个完整的人格,必须含有动物的、人类的、公民的、职业的四种资格”,具有全面性、兴趣性、生息性、实践性。清华附小的“为生命奠基”教育理念——打造“健康、阳光、乐学”的附小人。 3、当前学校课程建设在教育理念的认识和表述上存在的问题 一是只提出了教育理念,但为什么提出这样的教育理念,几乎不进行论证。如许多学校都提出了“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的教育理念,或者要建设幸福课程体系,但是为什么这样提,既不讲理论依据,也不讲现实依据,同时也没有说明幸福教育课程的内涵。这样一来,所谓幸福,在学校课程的建设上只是一个标签。 二是不能区分教育理念与培养目标的关系,或者直接将教育理念当作培养目标。如有的学校将“追求幸福指数,成就高品位人生”即作为教育理念,又当作培养目标等。 四、学校的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既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内容,又是整个学校课程设置和课程结构的直接依据,是学校所要造就的人的形象。 2、培养目标必须是全面的和相对具体的。如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

文档评论(0)

ebitji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