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颗糖”教育故事主题论坛——“四颗糖”的故事让我回归南风
很早就听说这样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相约比武,看谁能把路上行人的衣服脱掉。于是北风便大力发威,猛掀路上行人的衣服,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而南风则轻轻地吹,风和日丽,行人只觉得春暖身上,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北风和南风都想要使行人脱掉大衣,但由于态度和方法不同,结果大相径庭。自从知道了“北风和南风”的寓言故事后,我一直努力使自己做一位南风型的老师。
渐渐地我却困惑了。大班40个孩子聚集在一起很容易兴奋,特别是班上男生偏多,有几个孩子出名的调皮。顽皮的男孩子喜欢打打闹闹,精力旺盛,活动量大,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彼此之间经常发生这样那样的碰撞。有时候看着孩子没事乱跑追逐,看着他们在地上打滚,看着他们下课偷偷玩不该玩的玩具……总觉得自己很矛盾,在班内一直吹“南风”实在是不行了,班级一定要有威严的老师才能镇得住脚,北风虽然不受孩子欢迎但是北风有时候要见效得多。于是我开始学会凶,开始板着脸面对他们,尤其是几个班上多动顽皮的男生。尽管违背自己的原则,尽管有时候也于心不忍,可是看着做操的的时候,乖巧的小朋友能安静地站着而我们班调皮的孩子却东抓西摸,歪歪扭扭,心里还真不是滋味儿。于是炎热的太阳下,我对他们进行了冗长的说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渐渐地我成了孩子讨厌的北风。如此行事,短期效果好了不少,许多孩子收敛了不少。但是总觉得孩子们是因为害怕我生气而有所收敛,还是缺乏必然的自觉性。他们的规矩,是强“压”出来的,而不是发自内心的,一但失去管束,那么所有的陋习就会像决堤的洪水一样,倾泻而下,这样的规矩是低效的。
该如何处理孩子所犯的过失?是做“怒发冲冠,当头棒喝”北风,还是做“心平气和,耐心引导”的南风?很多时候,我总是情不自禁地选择了前者。有时侯对于犯错的孩子,我的声色俱厉能起到一时的震慑作用,看到孩子被“修理”后的老实样,心中甚至会有那么一点“成就感”。但是让人苦恼的是,孩子接下来仍是“不争气”,错误依然接二连三……
冷静下来,好好想想,心中的景象让我豁然开朗:冬天北风来了,刮得小草遍地黄,刮得树叶纷纷落,刮得树丫光秃秃,刮得大地毫无生机。春天和煦的吹来了,吹得树枝披上緑装;吹得小草钻出泥土;吹得虫儿欢快飞舞;吹得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春光。这样的景象,让我再次想起了,教育家陶行知的“四块糖果”的故事。
陶行知在校园里看到顽皮的学生用泥块砸同学,当即斥责并责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顽皮的学生非常害怕,这下一定要被校长好好批评了。放学后,学生来到校长室准备挨训。结果陶行知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掏出一块糖果给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到这里,我却迟到了。”那学生接过糖果很吃惊。哪知,陶行知又掏出第二块糖果送给他“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应该奖给你。”他更吃惊了,接着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他手里“我查过了,你用泥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这位学生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地说:“陶校长,你打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来,“因为你能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你一块糖果,可惜只有这一块糖了,我的糖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说完就走出了校长室。 1 2 后1页
优秀孩子培养感悟
优秀孩子培养感悟
一 开篇碎语
这篇育儿经验点滴,是应几位同事朋友的要求所作的,他们认为我在育儿方面有点成绩,希望我写点经验和感悟,供他们参考借鉴。我认为也可作笑料。
其实,我十分愿意把我的育儿经验告诉别人,因为我是教育管理工作者,也经常与别人谈起对青少年教育的看法,谈起自己教育孩子所走过的路。我在这里不是想夸耀我女儿最终考上了北大,而是想表明:通过一定的、正确的教育方法,可以把孩子培养成品行更好,素养更高的人。这也是别人对我培养孩子最感兴趣的地方,也是我引以为骄傲的地方。
但我也发现,我并不比别人高明,有很多同事朋友的教育方法或许更好。毕竟他们大多是文化人,学士、硕士、博士,一个赛一个。更何况像样的育儿经,哪里找不到几十上百。所以我想说,我所写的,只是用我走过的路来证明各位同事朋友您现在做法的正确性,以增强您按现代教育理念和育儿方法继续做下去的信心,更大胆地走自己的路。
另外,我非常同意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的道理。别人的经验和方法可以借鉴,但每个孩子各有特点,教育还得因材施教。狼爸有狼爸的狼招儿,虎妈有虎妈的虎法;据说朗朗学钢琴成功,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合力的结果;我教育孩子又有我教育的特点。当然,育儿还是有大道理可循的,即教育规律。如果违背教育规律去育儿,本末倒置,可能会适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