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风物调查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淮河之畔的一颗明珠 —— 关于蚌埠文化风物的调查报告 —— 关于蚌埠文化风物的调查报告 2004年末,蚌埠市一市三县总面积5952平方公里。东端至五河县浮山峡山口,西端到怀远县万福镇关圩村颜李庄,东西长135 公里;北端至固镇县大韩家西北的沱河中心线,南端到怀远县常坟镇新桥村新庄,南北宽86.5公里。市区总面积601.5平方公里, 其中,淮河以北面积240.66平方公里,淮河以南面积360.84平方公里, 建成区面积70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352.4万(市区91.43万)(2008年市区人口突破百万),民族主要为汉族 。 蚌埠四季分明,气候湿润,处于秦岭——淮河天然气候分界线上。 民间艺术 泗州戏 1、简介 泗州戏是安徽省四大剧种之一,原名拉魂腔,流行于安徽淮河两岸,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与山东的柳琴戏、江苏的淮海戏同是由拉魂腔发展而来,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血缘关系。泗州戏是与徽剧、黄梅戏、庐剧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她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以优美的唱腔,动听的旋律,唱响淮河两岸,大江南北。 2、历史溯源 泗州戏的形成说法不一,许多人认为它发源于苏北海州一带,原是当地农民以猎户腔和太平歌等民间曲调即兴演唱的小戏,后传入泗州并吸收当地民间演唱艺术,形成安徽的拉魂腔泗州戏。1920年前后,泗州戏才有固定的班社演出,并开始进入城市。 泗州戏与流传于江苏省徐州一带的柳琴戏以及海州、鲁南的淮海戏是同属于一个剧种--拉魂腔的不同流派。柳琴戏和淮海戏属拉魂腔的北派,泗州戏是拉魂腔的南派。该剧起源于江苏海州,发展、成熟于泗州,故名。 据传,在清乾隆(1736--1795)年间,江苏省海州一带,有邱、葛、张三位老农爱好民间音乐,他们在劳动休息时,常编山歌企盼太平丰年,山歌有两种,一种称为太平调,一种成为猎户腔。后经收集整理,不断丰富,就编出了具有简单人物故事的小篇子进行演唱,由于唱腔优美,听者不思饮食,赶场听看,好像魂被拉去,故被誉为拉魂腔。后因连年灾荒,张姓在海州一带串门卖唱,发展为淮海戏;葛姓流浪于苏北、鲁南一带,发展为柳琴戏;而邱姓则在泗州一带传艺卖唱,由于是串门卖唱,民间又称拉魂腔为走股子,因为是 泗州的拉魂腔,所以又称泗州戏。 和所有的民间小戏一样,早期的泗州戏表演形式非常简单。最初是一个人的自打板自演唱,或自拉琴自演唱,有明显的说唱和沿门乞讨的痕迹。后来发展为有八、九个人合作的小戏班。有所谓七忙八不忙,九个人看戏房的说法早期的演出以柳叶琴、俗称土琵琶,外带梆子、小锣伴奏。以帮腔弥补音乐气氛的单调。直到上个世纪20年代才有固定班社的剧场演出。老艺人徐步俊、魏月华、马兰玉等人进入皖北交通枢纽城市蚌埠的演出,一般视为是泗州戏的正式进城。 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泗县、灵璧、五河、凤阳曾组织泗州戏艺人排练了《全家抗日》、《打濠城》、《打泗州》等一批密切联系抗日斗争现实的小剧目。这些经历使得泗州戏的表演更加生活化、自然化。1954年,在上海举行的华东地区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泗州戏以《拾棉花》、《打干棒》、《拦马》和《结婚之前》四个剧目到会参演。其中,生活小戏《拾棉花》因其浓郁的喜剧色彩和生活情趣而备受欢迎。这一次的华东汇演,推出了泗州戏建国后第一代担纲演员李宝琴、霍桂霞、周凤云等。 1956年,在安徽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泗州戏又推出了现代戏《女社长》和整理改编的传统剧目《打孟良》、《井台会》、《闹菜园》等一批剧目。使泗州戏在安徽的戏曲舞台上大放光芒,成为众多安徽戏曲剧种中引人注目的剧种之一。进入新时期以来,泗州戏又再次焕发青春,排演了《摔猪盆》、《懒大嫂》、《拙大姐》、《花狗子离婚》、《八月桂》、《乡野情》等大量生活情趣浓厚或紧扣时代脉搏的精彩小戏,成为淮北平原上一支活跃的戏曲生力军。《老板娘》一剧表现下岗女工自谋职业是的种种心理障碍。从题材上说,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反映了泗州戏表现现实生活的主动与热情。 3、艺术特色 泗州戏的脚色主要分大生、老生、二头、小头、丑等几类,其表演在说唱基础上大量吸收民间的压花场、小车舞、旱船舞、花灯舞、跑驴等舞蹈表演形式,受戏曲程式规范的影响不大,带有明快活泼、质朴爽朗、刚劲泼辣的特点,充满浓郁的皖北乡土气息。 压花场是泗州戏表演艺术的根本,分单压和双 压两种,具有明快爽朗、粗犷有力的鲜明特色。艺人从师学艺时,学唱腔从八句子开始,学表演从压花场开始。观众对压花场的要求非常严格。演员在表演时,必须注意手、眼、腰、腿、步等各部位的协调与配合。泗州戏能够叫出名字的身段和步法有数十种,如整鬓、拨鞋、提领、顿袖

文档评论(0)

zalian1942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