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字与词的关系 什么是词 1、词是社会约定的音义结合体 2、词是用于称谓和造句的现成语言单位 (1)夫子怃然。(《论语·微子》) (2)天子先驱至。(《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3、词在结构上具有完整性和定型性。 (1)当此之时,自以夷灭不足以塞责。(杨恽《报孙会宗书》) (2)吾责已塞,死不恨矣。(《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3)今母殁矣,吾责塞矣。(《韩诗外传》卷十) (4)臣若有之,万死不足以塞责。(欧阳修《乞根究蒋之奇弹疏札子》) 二、 词与字的关系 1.汉字是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每一个字都是形、音、义的结合体,每个汉字都有一定的形体,有一定的读音,表达一定的意义,因此,从理论上说,字的作用可以等于词的作用。 2.古代训诂学家对于字的认识多受《说文》的影响,没有意识到字和词会有不同,他们说“字”的时候,就是指的“词”。古代训诂学家也有用“词”或“辞”的时候,但他们所说的“词”或“辞”并不是今天我们所说的词,而是专指虚词。例如,《诗经·周南·歩没》:“薄言采之。”毛传:“薄,辞也。”又《郑风.大叔于田》:“叔善射忌,又良御忌。”毛传:“忌,辞也。”《说文。八部》:“曾’词之舒也。”又《矢部》:“矣,语已词也。” 3、词与字的关系 两者之间不能划等号。 (1)在古汉语中,有些字本身就是词。 (2)有些字本身不能成为词,必须与别的字结合在一起才能构成词。 (3)有些字在有的情况下是词,在有的情况下又不是词,仅仅是字。 (4)有些合成词里的字,虽然其本身有意义,但只能看成这个复音词的一个语素,而不是词。 (5)有些同义复词虽由两个同义单音词组成,但这些单音词仍然具有独立性。 由此看来,在古汉语词汇中,字、语素、词这三种成分是交织在一起的。 三、同字异词 (一)字的本用和借用 为甲词造的字,又被借用来记录与甲词音同或音近的乙、丙等词,于是几个不同的词便共用一字了。 1、字的本用和本无其字的借用。例如 [叔] 叔1一一拾,拣。《诗.豳风.七月》:“九月叔苴。(苴:jū,麻子)。叔2一一伯、仲、叔、季的“叔”,表示排行。记录叔2是借用。 [夫] 夫1 一一成年男子。《论语·宪问》:“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哉?”贾谊《论积贮疏》:“一夫不耕,或受之饥。”“夫”字本为此词而造,下面几个词本来没给它们造字,也借用“夫”字来记录。夫2一一指示代词,等于说“这”或“那”。《左传·成公十六年》:“则夫二人者,鲁国社稷之臣也。”《战国策·齐策四》:“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夫3一一语气词,用于句末表感叹。《论语·子罕》:“逝者如斯夫!”另外还有个夫4,句首语气词,表示要发议论。《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按现代读音,夫为阴平,夫2夫3夫4为阳平。 2.字的本用和本有其字的借用。例如: [蚤] 蚤1一一跳蚤。蚤2一一通“早”。《史记·项羽本纪》:“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早晚的“早”本有其字。《左传·宣公二年》:“(赵盾)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耐] 耐1一一剃除颊须,古代一种轻刑。《后汉书·陈宠传》:“今律令死刑六百二十,耐罪千六百九十八。”耐2————通“能”。《论衡·率性》: “所以耐取火者,摩拭之所致也。”耐3一一通“奈”。宋,陈达叟《菩萨蛮》:“叵耐无情夫,一行书也无。”耐4一一通“你”,方言。《海上花列传》第一回:“耐还有个令妹.”“耐”字从“而”(颊毛),从“寸”(表示法度的字多从“寸”),本来是记录耐1这个词的,记录耐2至耐4,都是本有其字(能、奈、你)的借用。另外还有个耐5,意思是经得起、受得住,当为本无其字的借用。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椒》:“此物性不耐寒。” (二)同形字 字形相同,但却是为不同的语词造的,这样的字叫同形字。 [怕] 怕1(b6)一一恬淡,淡泊。司马相如《子虚赋》:“怕乎无为,憺乎自持。”《说文》:“怕,无为也。”这个词后来用“泊’’字表示。怕2(po)一一害怕,惧怕。《论衡·四讳》:“孝者怕入刑辟。”元稹《侠客行》:“侠客不怕死,怕死事不成。” [椅] 椅1 (yī)一一木名,又称山桐子、水冬瓜。《诗·鄘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椅桐梓漆。”宋玉《高唐赋》:“双椅垂房,纠枝还会。”椅2 (yǐ)一一“椅柅”连用,联绵词,形容树木柔弱。谢朓《芳树》:“椅柅芳若斯,葳蕤纷可继。”椅3(yǐ):桌椅的“椅”,起初写作“倚”,因其有可倚之背而得名。后来才把单人旁改成“木”旁。(宋)黄朝英《靖康缃素杂记》:“今人用‘倚卓’字,多从木旁。”(明)方以智《通雅·杂器》:“倚卓之名,见于唐宋。……杨亿《谈苑》云:‘咸平、景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