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间歇导尿术在脊髓损伤患者中应用
【摘 要】目的:探讨间歇导尿术在脊髓损伤排尿障碍患者中应用及护理。方法:通过对26例脊髓损伤患者施行无菌间歇导尿,根据患者残余尿量,调整间歇导尿的次数,并在导尿前配合膀胱功能训练。结果:26例脊髓损伤患者在住院期间经间歇导尿,膀胱功能训练,建立反射性膀胱的有效性达90%,20例患者经20-40天间歇导尿,残余尿量达到80mL,可以终止导尿;75%患者中段尿培养由阳性转为阴性。结论:间歇导尿配合膀胱功能训练是解除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的有效方法,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间歇导尿;脊髓损伤
【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720―01
脊髓损伤(SCI)导致膀胱排空障碍,即神经源性膀胱,它是指控制排尿的中枢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所引起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是脊髓损伤患者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据统计,美国脊髓损伤患者约有30万,2001年新发病例约1.1万,我国脊髓损伤患者约有100万,每年新发病例约5万[1]。膀胱排空障碍,过度充盈膨胀,使黏膜充血、水肿,防御机制受损[2],造成尿路感染、结石及肾积水,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3]。因此,早期对泌尿系统采取康复措施十分重要。20世纪40年代Guttmann提出了无菌性间歇性导尿术(sterile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sic),即用无菌技术实施的间歇导尿,20世纪60年代中期有学者首次使用间歇性导尿代替了留置导尿”[4],认为定时排空膀胱比持续留置尿管效果更好。20世纪70年代初,Lapides等[5]提出了间歇性清洁导尿术(clean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CIC),即在清洁条件下,定时将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内,使膀胱能够有规律地排空尿液的方法,认为无菌导尿并非必需,导尿管导入的少量细菌可由机体自身的抵抗力加以清除,与SIC相比,CIC并不增加尿路感染的危险,CIC操作简单可由患者自行操作,并将自我间歇性清洁导尿术(clean intermittent selfcatheterization,cisc)引入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
1 病历资料.
我科2008年5月―2013年5月收治脊髓损伤患者26例,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20―60岁,车祸伤12例,坠落伤8例,血管病变6例;完全性损伤8例,不完全型损伤18例。
2 方法.
2.1.叩示法:
手法寻找扳机点,通过牵张,叩击耻骨上,刺激会阴区、大腿内侧,挤压阴茎,进行肛门刺激等诱发排尿,此法可以坐位,站位排尿较为有利。在导尿前半小时,教会患者或家属反复多次在耻骨上区不同部位进行叩击,寻找“ 敏感点”( 即扳机点),用手指轻叩耻骨上区或大腿上1/3内侧,牵拉阴毛诱发膀胱反射性收缩,产生排尿[6]。
2.2.屏气法(Valsava法)
屏气可增加腹压达50cmH2O以上,通过增加腹部压力压迫膀胱达到排尿的目的。
2.3.Crede手法治疗.
用指尖对膀胱区进行深部按摩,增加膀胱张力。再用双手或手握拳,由脐部向耻骨方向滚动,并改变方向,直至尿流停止。另外可以用双手拇指置于髂嵴处,其余手指放在下腹部膀胱区,用力向盆腔压迫以协助排尿。即膀胱充盈,膀胱底达脐上二指时,操作者用单手由外向内按摩患者下腹部,用力均匀,由轻而重,待膀胱缩成球状,一手托住膀胱底,一手向前下方挤压膀胱,排尿后操作者将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加压排尿,力求排尽尿液[7]。
2.4.间歇导尿:
间歇导尿方法使膀胱规律性定期充盈有周期性扩张与排空。对病情稳定,尿失禁,尿潴留,无症状菌尿,残余尿量多于100ml以上者可以适当限制饮水,为病人制定饮水计划,无泌尿系统感染和尿液返流的病人可以实施间歇性尿。
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
2.4.1.每日液体摄入量应严格控制在2000ml以内,包括三餐中的摄水量,平均每小时在100―250ml,并均匀摄入,其方法:早,中,晚各400ml,时,10时,16时,20时各200ml,晚8时到次晨6时不再饮水。
2.4.2.严格无菌操作,每4至6小时导尿1次,准确记录导尿时间和尿量,每次导尿前,让患者试行排尿。间歇导尿时间,根据吴氏定律,细菌在膀胱内的浓度是一个指数型曲线,在开始,细菌浓度随着尿量增加而降低,随着时间延长细菌又不断增多繁殖浓度上升,并超过起始浓度,从最初细菌浓度降低而返回原先水平时间为安全排空间,故间歇导尿应在安全排空期内排空,从而有助于保持无菌尿或消除细菌尿,所以间歇导尿的间歇时间应根据病人尿量的不同具体安排间歇导尿时间。
2.4.3一旦患者开始排尿需测试残余尿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