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邓州历史地理之水利兴修
摘要:水利事业的发展都是源于当时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而兴盛的结果又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历代水利事业遇挫,首要因素就是战乱,连绵不绝的战争在邓州的历史上不断发生,究其原因,这座豫西南小城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再加上位于中国南北分界线上,每次南北之争都不可避免地被牵扯进来。邓州的水利事业的兴废也是邓州这座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代表着邓州人民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关键词:邓州、水利、历史地理
正文
邓州的发源:
从考古学上来说,邓州在史前社会就有人类居住。今邓州市东约3公里处湍河南岸八里岗西北的坡状高岗上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部落遗址即八里岗遗址,距今约6800年。据嘉靖年间《邓州志》记载:“夏帝仲康封子于邓,始有邓国。”《史记》:“邓,曼姓侯国,夏仲康子所封,邓之名始见于此。”据史家推算,仲夏年约公元前2159年。《路史》、《邓州志》记载:约公元前1324年,商王武丁先后封汤之裔孙于邓和季父曼候于邓。周朝时,邓国为周二等爵位诸侯国,高于楚子二等封爵之上。周鳖王四年,(公元前678年),楚文王二年,楚伐申后灭了邓国(见《左传》)邓国共存沿1480年。
随后楚国在今天邓州城区穰城路一带取“禾实丰登”之义设置“穰邑”十七年(公元前312年袭楚,夺取穰邑秦昭王十一年(公元前296年)秦国打败韩国,取穰,穰遂为秦地,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年),(治宛),邓州隶属之,当时邓州境内设有三县(治今邓州内城东南隅)治今构林古村)和邓县(辖今构林以南)。意思是说邓州这里气候条件极好,地理学上讲就是属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受季风转换影响,寒往暑来,四季更迭分明,温暖湿润土层深厚,土质为保水保肥性能强的潮土、黄老土和黑老土
钳卢陂:邓州之南六十里,是州内最大的陂。汉承秦制,今邓州境内设七县即穰、邓、山都、朝阳(治今小杨营文昌村北)、涅阳(治今穰东镇)、安众(治今白牛郭庄一带)、乐成(治今陶营高李村)。另有跨今邓州市的阴县(辖今林扒、孟楼、彭桥等地)。故这两大水利工程福泽邓州两汉人民数百年。
这一时期是南阳地区水利发展的第一高峰期,邓州的水利事业也为这一成就增添了不少贡献。
第二个高峰期就是唐宋时期了。这一时期兴修水利成绩显著的代表人物有唐代刺史卢痒、宋代唐州知州赵尚宽、高赋和邓州知州谢绛等人。
虽然在两《唐书》中并没有传记,但乾隆《唐县志》卷五《宦迹志》说他主政期间,修复召信臣陂堰,灌溉田涛。《读史方舆纪要》记载说当地因此每年增加良田上万顷。据官方统计,在开元二十一年(733年),邓州当时领7县:穰、南阳、新野、向城、临湍、菊潭、内乡。计有43055户,165257人。足以见证水利所带来的好处。
赵尚宽在嘉佑年间任唐州知州,而当时的唐州,经五代乱,田不耕,土旷民稀,赋不足以充役,当时很多人建议将其废为邑。但赵尚宽力排众议,并按图记,找到汉召信臣陂渠故迹,重新疏通,并新修三陂一渠,灌得良田四万顷。三年之后这里又成为物产丰腴之地。五代时期,邓州依次隶属于梁、唐、晋、汉、周(其辖县临湍,后汉改称临濑、向城。后周时裁撤)。穰当时是这一辖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战乱不断,人口凋零,是赵尚宽任职期间使得邓州恢复元气并继续发展。
邓州知州谢绛继赵尚宽之后重修钳卢陂,在邓州南六十里,灌得良田万余顷。宋乾德年间修黑龙堰,在邓州西北三里,得良田千余顷。除此之外,邓州境内还有六门陂、高公陂、赵渠、三大陂等水利工程。至北宋末年邓州有114127户,297550人,是当时南阳地区第一人口区域,与当时大力发展水利有相当大的关系。
明代南阳地区的水利事业以邓州最为显著。邓州的水利设施元代末年泯灭殆尽。洪武年间渐为修复,弘治六年曾下诏兴修召公渠,正德年间修了一部分毁了一部分,到嘉靖三十一年又大力复修,使得水利事业兴盛一时。期中较为著名的有黄家堰、下默河堰、楚堰、黑龙堰等。明末清初邓州水利又是一片废墟,到雍正乾隆年间才陆续恢复一些并新开六十余渠,多数在乾隆年间修筑。
民国时期,战乱不断,邓州市水利事业又一次损伤殆尽,至建国初期,水利设施十不存一,水利部门形同虚设,期间多次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农业经济急剧下滑。改革之前邓州人民经过艰苦努力,用辛勤的汗水修复了一些水利设施,但不及盛世一半。90年代之后,邓州的水利事业急速发展,橡胶坝、水电厂再加上各地的机房水井使得邓州农业开始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近年来,丹江口水库的兴修,再加上南水北调渠首的位置使得邓州水利事业迎来高速发展的时期。作为传统农业城市,水利事业关乎农业的发展,而农业的发展给予邓州经济以最大程度的支持。2004年省政府批准邓州市享有全部省辖市经济及社会管理权限,为经济单列市。 2011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十个省直管县市之一。
结语:
纵观历代水利兴废,邓州地区的水利事业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蔬菜配送合同.docx VIP
- 2024年3月16日四川省绵阳市直遴选笔试真题及解析.docx VIP
- 2025年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课件.pptx
- 电气测量技术(完整课件).pdf VIP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22749-2022饮食加工设备 电动设备 切片机.pdf
- 2022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诊治专家共识修订版(完整版).docx VIP
- 高中班级管理制度以及实施细则.doc
- 《HBZ112-1986-材料疲劳试验统计分析方法》.pdf VIP
- 个人简历——【标准模板】.doc VIP
- 2013 kid box 3 yle单元测试答案键test answer key.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