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doc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篇一:2011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详细解读 2011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详细解读: 一、数与代数 (一)数与式 1.有理数 (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负数: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小于零的数 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数轴上的点和实数一一对应; (2)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掌握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方法,知道|a|的含义(这里a表示有理数)。 相反数:在数轴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表示的数; 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若a?a,则a为非负数;若a??a,则a为非正数; (3)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内为主)。 乘方: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 运算顺序: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一次进行; (4)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率; (5)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2.实数 (1)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a; 平方根: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a?0),这个数就是a的平方根,记作: 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是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算术平方根:一个正数的平方等于a(a?0),这个正数是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 立方根: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这个数是a的立方根,记作:a; (2)了解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2?1.414;?1.732,5?2.236 112?121;122?141,132?169,142?196,152?225 16?256,17?289,25?625222 23?8,33?27,43?64,53?125,63?216 (3)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求实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 ???正整数?????整数零??可化为有限小数????负整数???有理数???实数???正分数???分数?小数?可化为有限小数或循环?负分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 (4)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5)了解近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并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 (6)了解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了解二次根式(根号下仅限于数)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简单四则运算。 二次根式:形如a(a?0)的式子; 最简二次根式: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分母;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3.代数式 (1)借助现实情境了解代数式,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代数式:用基本的运算符号(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把数和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 (2)能分析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3)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找到所需要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的值进行计算。 4.整式与分式 (1)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 零次幂: 任何非零实数的零次幂为1,即a0=1(a≠0) 负整数指数幂:规定a-n=a(a≠0,n为正整数),特别地,a-1=a≠0)11 (2)理解整式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能进行简单的整式加法和减法运算;能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其中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之间以及一次式与二次式相乘)。 (3)能推导乘法公式:(a+b)( a-b) = a 2- b 2;(a±b)2 = a 2±2ab + b 2,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能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利用公式不超过二次)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 (5)了解分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能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能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 (二)方程与不等式 1.方程与方程组 (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参见例52)。 (2)经历估计方程解的过程(参见例53)。 (3)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 (4)能解一元一次方程、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5)掌握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能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6)*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7)理解配方法,能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篇二:初中数学课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