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工学院学分制实施细则.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淮海工学院学分制实施细则 (二○○八年三月修订) 为进一步完善学分制管理制度,根据《淮海工学院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竞争、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校本、专科各专业实行学分制管理。?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我校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本、专科学生。 第二章 学制及修业年限 第三条 我校本科专业标准学制为四年或五年(建筑学专业五年),专科专业标准学制为三年,以此制定各本、专科专业指导性培养计划。 第四条 以标准学制为参考,实行弹性修业年限。允许学习成绩优异、提前修完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德智体综合测评优良的学生提前毕业。亦允许学生因在标准学制时间内未修满规定学分,推迟毕业时间。但无论何种原因,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含休学),四年制本科不得超过六年,五年制本科不得超过七年,专科不得超过五年。 第三章 培养计划与课程设置 第五条 指导性培养计划在课程体系上由三部分构成:即以素质教育为前提的公共基础系列课程(包括人文社科基础系列、数理基础系列、工程基础系列等),以二级学科为标识的学科基础系列课程和以增加择业适应性为目标的专业课程,它反映了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反映了学校对学生德、智、体等诸方面的要求,设计了学生培养的主要过程和方式,是学生在校修读课程的主要依据。 第六条 在指导性培养计划中设置的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 (一)必修课 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规定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必须修读培养计划规定的全部必修课程,并取得相应的学分。 (二)选修课 是根据专业指导性培养计划,为加深专业基础、拓宽专业知识面和增强综合素质而开设并在一定范围内供学生选修的课程,包括公共选修课程和跨学科选修课程。学生根据所学专业要求和个人兴趣、能力进行选读,并取得规定学分。 根据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对于公共选修课程,学生一般至少应选满6学分,其中人文与社科类课程1.5学分、经济与管理类课程1.5学分、艺术与体育类课程1.5学分、自然科学与技术类课程1.5学分。跨学科选修课程,是各教学单位按专业大类开设学科基础课程,学生一般应至少在此类课程中修满6学分。 第四章 学  分 第七条 学分是用于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以上课时数(周数)为主要依据,计算方法如下: (一)理论课 学分数=课内总学时/16 (二)实验课 学分数=课内总学时/24 (三)体育课 学分数=课内总学时/32 (四)实践教学环节 学分数=教学周数 第八条 各类学制的学生应修读的基本学分控制如下(具体学分要求以各专业教学计划为准): 四年制本科 190学分左右; 五年制本科 235学分左右; 第九条 各类课程学分所占比例: 必修课占 70-80%,选修课占20-30%。 第五章 成绩考核 第十条 学生每学期办理注册后经确认修读的课程,都要进行考核,考核成绩记入《学生学籍登记卡》和《学生成绩总表》,并归入档案。凡未经办理注册及选课等手续擅自听课者,一律不得参加考核。 第十一条 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评分,考查成绩一般按五级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分。口试课程以及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单独设课的实验、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的成绩采用五级制评分。 第十二条 考试成绩以期末考试为主,参考平时成绩和期中考试成绩。一般情况下,平时成绩占该课程总成绩的20%—30%,期末成绩占70%—80%。有期中考试的课程,期中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可以占到35%。课程是否举行期中考试一般由课程所在学院(部)视情况决定,主要基础课程可以进行期中考试或测验。具体课程成绩比例由各学院(部)确定,并在开课前向选课学生公布。无论考试、考查,学生均须取得60分(及格)以上成绩方可取得该课程学分。期末考试成绩低于50(不含50)分者,总评成绩不得计为60(含60)分或及格(含及格)以上。 第十三条 补考 学生所修(含当学期重新修读)课程,凡考核不及格可以参加次学期初学校组织的课程补考。每学期开学前,凡需补考的学生本人应当主动到学院查看补考安排。学生缺考或因个人原因错过补考考试,学校不再另行安排考试。公共选修课程和跨学科选修课程不安排补考。选修课程不及格,不获得学分,学生可在后续学期另选其他课程或重新选择该课。补考成绩以补考试卷卷面成绩为准。因参加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等造成缓考的,有课程不通过者,视情况可安排一次补考。 第十四条 缓考 (一)学生因个人原因不能参加考试时

文档评论(0)

JVYnIKTdY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