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工程师初级知识:最品管与生产漫谈.doc

质量工程师初级知识:最品管与生产漫谈.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质量工程师初级知识:品管与生产漫谈 ?2008-5-15 相关质量工程师频道点评提问质量工程师网上培训   第一句:“品管的出路就是不做品管,做啥都行就是别做品管”   第二句:“假如承受能力不好,不要做品管,假如意志不够坚定,不要做品管,假如自信心不够足。不要做品管……”(好像是这个)   感觉是气话,说得有点极端,但这或多或少的反映了一个事实——尴尬的品管!做品管的都知道,源于特殊的立场,吵架、争执是家常便饭,无论哪家公司,总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因为品质、生产交期,品管生产相持不下,面红耳赤,甚至大打出手,头破血流。而因为对品管工作的不理解,也常常听到:“你们QC在做什么,这样的异常都会放过来,为什么早没发现”   狠一点的就是:“要这些QC干嘛?”亲眼见到QC开据的异常单被揉成一团扔到拉圾搂,亲耳听到:“就是不良,他们爱要就要,不要拉倒”,少数几个QC还会据理力争顶几句,而大部分只能保持沉默。因为一直以来的观点,品质的漏失,QC就是第一直接责任人。而连续几次这样声讨后,消极的,再出现同样问题也懒得管了…   一直在反思:为什么会这样?   亲身经历了些事件,对这个问题渐渐有了些更清晰深入的了解。   事件一:透过主体工艺设变事件看到的协调的问题:某周末生产的一款铜主体:“生产无工艺卡,在强行生产,QC制止,相持不下,双方因此产生纠纷”——关于这款产品,客户有明确要求要设变,事先信息也传递给了相关的工程部门。   只是时间仓促,未来得及设变,而生产又必需得排单生产。刀具也都改了。而周末没有工程人员上班,只差工艺文件。订单火烧眉毛,生产主管责任心较强,顶着压力强行生产。当然这期间还有其它很多错综复杂的关系在里面。做为QC当然第一反映就是:造反了!这还了得!?立马要求生产停线。而生产迫于出货压力仍在强行生产!双方于是相持不下……   当然由于主管出面事情得到了妥善处理,双方的当事人都静下了心反思,双方都用错了方法。   生产在发现没有工艺文件时完全可以寻求工程/QE的援助,虽然是周末,但仍可以通过各种方法确认有效的文件。由品保主管依照合法的方式临时批准使用,事后即速补上。QC在处理异常的时候也忽视了问题的真因,而把焦点会聚在了现场违返制度的要求。会直接导致不良品的产生,双方都是执行部门,但都执行的太“死”。都在用最简单原始的方法处理问题,没能冷静下来,站到统一战线针对真因,寻求解决办法。   事件二:某日QC开具了一张和工艺卡有关的异常单,下料车间未按工艺卡在生产产品。已要求马上停机,来到了生产实地确认,发现实物比工艺卡要求的要短了5CM,答复是生管如此要求,进一步与生管确认,原来一直以来这一款产品在后工序加工时会产生很大一截废料,生管发现了这个问题,觉得可惜,所以要求生产临时改一下工艺,而员工和生管的方式显然都错了,了解到这些,问题就明朗了,初衷是对的,但用错了方法,真正产品的问题还是出在工艺上,找到工程补了一份临时工艺,随后把工艺设变,问题迎仞而解。同样的,大家一起解决了这个问题,相信生管和生产下次也知道该先找哪个部门了!   品管与生产的矛盾不可调和么?也许,大多数时候只是因为没找到那个平衡点。   当然,也有无法忍受的时候。   对于一款产品,临出货巡检时发现产品品质异常,也许是一直以来做这些产品都不顺畅,现场对着品管就是一顿炮轰,把品管骂得一无事处,被骂的QC很郁闷,情绪一度低落,进一步追查发现这款前工序时即发现了异常,检验的是一位刚接手的QC,没有及时汇报,正常这一类的产品由于其具有扩散性都需要观察两天才能够放行,而这位QC显然不知道这些,导致在后工序又发现了此类异常。耽误了生产,于是认定QC失职!反之角度,真的完全怪QC么?一个人得了感冒,首先感觉到了鼻塞、头痛。我们是不是因为鼻子感觉到了难受而把矛头都指向鼻子呢?这就又在延续一个问题:品质是检验出来的?制造出来的?设计出来的?还是管理出来的?   公司的爆炸式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对整个生产、物流、品质系统严峻的考验。更需要我们能摒弃芥蒂,相互理解。协作。很认同一种看法:生产和QC是一体双面。因目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又好又快的做出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所以,我们每个人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是不是都能够发自内心的问一句,为什么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身为公司的一份子,应该怎样改善,如何解决。相信有了这种心态。公司才会更有活力。才能更持续快速的发展。   (附)   品质管理的发展历程:1.?操作者品质管制阶段。18世纪以前,均是手工作坊式生产,一件产品从头到尾都由一个人负责制作,因此产品的好坏也就都由同一人负责,当然就谈不上什么“品质管理”。   2.?领班的品质管制阶段。19世纪开始,生产方式逐步发展为多人集合在一起,且在一个领班的监督之下

文档评论(0)

wenku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