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ntroduction A* 防爆知识简介 * 点燃源(点燃能量) ---- 电火花、热表面等; 爆炸性物质 ---- 可燃性物质或粉尘等; 助燃剂 ---- 空气(氧气) 具有潜在爆炸危险的环境产生爆炸必须具备下列三个条件: 爆炸三角形原理 火花点燃特性 爆炸下限 LEL UEL 爆炸上限 最小点燃能量 MIE 点燃能量 体积浓度 % 1.0 0.1 0.01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氢气--空气 (1 个大气压) 丙烷--空气 (1 个大气压) 乙烯--空气 (1 个大气压) 可燃范围 物质 爆炸下限LEL 爆炸上限UEL 最小点燃能量 uJ 点燃特性 可燃性气体/空气混合物的整个可点燃的浓度范围称为 “可燃范围” 丙烷 2% 9.5% 180uJ 难 乙烯 2.7% 34% 60uJ 氢气 4% 76% 20uJ 易 可燃物质的爆炸极限 在中国和IEC国家, 爆炸性物质分为三类: I 类: 矿井甲烷 II 类: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含蒸气、薄雾) III 类: 爆炸性粉尘和纤维 在北美(美国及加拿大),爆炸性物质分为三类(称为Class) Class I: 爆炸性气体 Class II: 爆炸性粉尘 Class III: 纤维 爆炸性物质的分类 爆炸性物质的分组体系 代表性气体 物 质 分 组 体 系 点燃特性 中国/IEC国家 美国及加拿大 乙 炔 氢 气 乙 烯 丙 烷 甲 烷 金属粉尘 煤 尘 农业粉尘 纤维(毛,棉屑) Group IIC Group IIC Group IIB Group IIA Group I (煤矿) (待定) Class I, Group A Class I, Group B Class I, Group C Class I, Group D (无分组) Class II, Group E Class II, Group F Class II, Group G Class III 易 难 中国/IEC国家: 0区(Zone 0): 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地或长期地存在的场合 1区(Zone 1): 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有可能出现的场合 2区(Zone 2): 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不可能出现,仅仅在不正常情 况下, 短时间存在的场所 北美(美国及加拿大): 1区(Division 1): 在正常情况下, 可能出现危险环境的场所 2区(Division 2): 在正常情况下, 不可能出现危险环境的场所 危险场所的定义 常用数据 事故状态下存在,危 险性0.1~10小时/年 连续存在,危险性 大于1000小时/年 0区(气体) 20区(粉尘) 1区(气体) 21区(粉尘) 地区 IEC/CENELEC 北美(美国及加拿大) 中 国 断续地存在,危险性10 ~ 1000小时/年 2区(气体) 22区(粉尘) 1区(气体,粉尘) 2区(气体,粉尘) 0区(气体) 20区(粉尘) 1区(气体) 21区(粉尘) 2区(气体) 22区(粉尘) 危险场所的区域划分 爆炸性气体的温度组别(中国/IEC) T1 T2 T3 T4 T5 T6 450 C 300 C 200 C 135 C 100 C 85 C 安全性更 好的设备 温度组别 最高表面温度 o o o o o o 环境温度 = 40oC 除非不同的状态 在高于此环境温 度下运行,会降低 其温度组别 爆炸性气体的温度组别(北美) T1 T2 T2A T2B T2C T2D T3 T3A T3B T3C T4 T4A T5 T6 450 300 280 260 230 215 200 180 165 160 135 120 100 85 温度组别 设备应标记有温度级别 或者最高表面温度 用户有责任确保电气 设备的温度组别值低 于引燃温度值 oC 环境温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