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设计一个丰收日.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设计一个丰收日   在上海市崇明岛仙桥村里有块奇妙之地,大棚里不种农作物却能看电影做展览,庄稼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坚持自然农法,田埂大屋里可以住宿餐饮,农产品和手工艺品放在淘宝上卖,你可以租块田体验农耕生活。   这就是一群上海高校大学生的创业项目——“设计丰收”,他们试图用设计来改变目前空心化的农村,用设计来增加农业的附加值,也用设计来完成城市人的山水田园梦。   用设计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四年前,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副院长娄永琪带着一群学生到崇明岛竖新镇北部的仙桥村去做乡土调查。这里远离市区,农耕历史悠久,随着工业化历程的加快和上海经济的发展,许多年轻人离开家乡进城工作,一个1683人的村子,平时只有不到100人,很多是六旬以上的老年人,大量房屋和土地被闲置。   娄永琪很忧心,中国三十年的城市化进程给国家带来了飞速发展,同时带来了病态城市和空心农村。崇明和大部分的乡村一样,劳动力流失,经济发展缓慢,公共生活文化缺失。城市交通拥挤、房价高居不下,年轻人难以负担,也出现一系列城市病。   娄教授说:“与其让城市越来越多地蚕食农村,不如我们通过设计思维,整合城乡资源,找寻另外一个发展的状态。”   在当地村干部的邀请和娄教授的指导下,这群设计学院的大学生组成了“设计丰收”团队,打算以仙桥村为基地,用设计的思维重新包装农产品和农村生活,发掘乡村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潜力,搭个桥梁,给城里人和已经离开农村的人回归提供一个充满创意的空间。   团队学生有学工业设计的,有学建筑规划的,还有学景观、环境设计的。再后来,不断有志愿者加入,当中还包括不少外国人。   徐航宇是这个团队的首期负责人,她作为“设计丰收”的创意总监和团队们再次来到仙桥村,租下约28亩土地,其中14亩种植水稻,10亩种植蔬菜,开始他们的新型农夫生活。   在这片田里,一群大学生体验赤足插秧、手工拔草,庄稼一天天在长高,尽管每次村里好心的阿姨苦口婆心劝他们用农药啊除草剂啊,学生们还是坚持人工除草。   终于到了秋季,丰收之神降临,整个崇明岛焕发出金色的光芒,“设计丰收”前半年的忙碌也终于有了成果。他们想要分享自然给予的馈赠、收获和喜悦,就迸发出一个Idea——创造一个丰收日!邀请上海市区的很多朋友一起参加割稻谷,筛谷子,田野用餐,自行车骑游。这些成果是那么实实在在,尤其那金灿灿的稻谷堆满田间小路,大家的笑声不绝于耳,就连劳动的疲惫也一扫而光,此时唯有丰收的喜悦萦绕于心间。   设计团队用麻布材质为大米设计、制作包装,开了一个淘宝店卖绿色大米和土蜂蜜等,并把种植、收获的过程分享在淘宝上,一个月卖出了上千斤,一下子打开了名声。“设计丰收”的产品定价不算便宜,比如1公斤大米礼品装售价为35元,不过,客户们都回馈大米吃着香甜。   村民们看到一群大学生高价卖出了绿色大米,也试着用自然农法种植庄稼,“设计丰收”团队同样帮助他们包装设计、控制质量,同时在淘宝店来卖当地村民制作的手工艺品,并加入了独特的包装设计因素,让城市里的购买者看到增值的美。   重新定义城乡生活方式   徐航宇喜欢在收获完毕的稻田上走走,城市生活节奏很快,农村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夜晚路上没什么灯,可以看到漫天繁星。不少农夫很多年都不种庄稼了,有很多废弃的大棚荒置在田野上。徐航宇突然想到,这些荒废的空间是不是可以利用呢?   回去后团队们一商量,他们找到了一个好点子,颠覆“大棚的作用就是种菜”这个概念,将大棚改造成集展览、活动、休闲、会议、培训、餐饮为一体的多功能空间,最大的一个棚可以同时容纳差不多40人。也就是说,客人可以在大棚里看电影、听讲座、上手工艺课。对于组团来村庄体验农家游的客人来说,这样的公共活动空间是必不可少的。   就像一开始村民不认同农庄产品一样,创意大棚一开始也得不到当地村民的理解,徐航宇说:“他们觉得,好好的大棚租给我们,我们不仅把它们荒在那里不种东西,还在里面敲敲打打搞改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团队想出了个‘润物细无声’的办法,我们把改建成功的大棚示意图和之前来体验乡野生活的客人们的玩乐照片一张张‘晒’在晾衣绳上,村民们好奇就上前看一眼,看得多了慢慢也就理解了我们的做法,之后就对我们的改建工作很支持啦。”   六个创意大棚建成一年来,每周末都有城里人来包场开派对,或举办培训等活动。每年5月、6月,“设计丰收”要举办插秧活动,9月、10月进行收割活动,客人可以到他们的田地里进行农活体验、果蔬采摘,或者到创意大棚里听农人讲“自然农法”、向竹艺大师学习竹编。   除了城里人,村民也是这个“公共客厅”里的座上客。徐航宇和伙伴们在大棚里为村民放电影,最多的一次吸引了三四十位留守老人,很多人已经许多年没有看过电影了。他们还在田间捕捉村民辛勤耕作的美丽瞬间,

文档评论(0)

神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03223011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