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试比较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的咏史怀古诗.docVIP

试比较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的咏史怀古诗.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比较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的咏史怀古诗   作者简介:吕婷婷,济南大学,专业:中国语言文学。   摘 要:杜牧、李商隐、温庭筠作为晚唐最著名的咏史大家,其咏史怀古诗独具特色,在诗史上有重要地位。从晚唐时代背景与三人个人生平经历出发,可探讨其咏史怀古诗的内容及艺术渊源。如果将晚唐咏史三大家进行比较,温庭筠以艳诗咏史、杜牧刻意翻新、李商隐含蓄蕴藉,三者各有千秋。   关键词:杜牧 李商隐 温庭筠 咏史怀古诗   晚唐时期,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致使民生凋敝,国家政治混乱不堪。但岌岌可危的大唐王朝却促使咏史诗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在压抑的时代中,诗人们只得在“沉沦中演进” [1],不能直抒胸臆,只好大肆借历史来表达对这个时代的控诉和不满,于是咏史怀古诗的创作蔚然成风。晚唐咏史怀古诗成就最高的当属杜牧、李商隐、温庭筠。从诗歌体裁上来看,温庭筠的咏史怀古诗主要有乐府类、七律、七绝、五排咏史怀古诗,乐府类和七律咏史成就最高;杜牧最有特点、最有成就的当属他的七言绝句咏史怀古;李商隐近体律绝咏史怀古诗独具一格。他们都致力于咏史怀古诗的创作,为晚唐诗篇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晚唐诗歌创作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由于三人的生活经历、性格等的差异,他们创作的咏史怀古诗也分别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杜牧生于世代官宦家庭,家世显赫,自小饱读史书,风流倜傥,但同时又兼有忧国忧民的济世之志,有着三分的风流随性,七分的深沉绝望。他眼光犀利,对于咏史诗的创作有着明确的创作意图和艺术追求。杜牧在文宗时举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依次做过江西观察、淮南节度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正是由于在官场的摸爬滚打,深入黑暗的现实内幕,让他深刻的意识似乎到国家命运的不可逆转。李商隐出身寒门,固然才高八斗,但似乎一辈子都在委曲求全,一介儒生本无意卷入风起云涌的政党之争,却因机缘巧合深陷其中,受到两党的排挤倾轧,徒有诗才却只能长期沉沦,遭遇极其不幸。相对于杜牧、李商隐而言,温庭筠既没有杜牧那样情系家园深沉,也没有李商隐那样曲意求成式似的束缚。他出身名门,却偏偏家道中落,因此他身上除了有几分贵公子的才高气盛之外,还多了几分赖气,他只管目之所见,口有所言。他们在晚唐咏史怀古诗的这块广袤的舞台上伸展拳脚,任悲伤和无奈放任自流。   杜牧的咏史怀古诗,风格“爽朗俊逸,蕴含深刻” [2],往往喜欢刻意翻新,以“立意高绝”[3]的议论来表现他过人的卓识,其史论色彩浓厚,并且经常站在高人一等的台阶上来发表新见解,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赵翼《瓯北诗话》评其:“杜牧之作诗,恐流于平弱,故措辞必拗峭,立意必奇辟。多作翻案语,无平正者”。[4]如《 题商山四皓庙一绝》:“吕氏强梁嗣子柔,我于天性岂恩仇。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汉初汉高祖刘邦在戚夫人的鼓动之下欲想废太子刘盈而改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刘如意,此事危及吕后权益,因此吕后请商山四皓出山辅佐刘盈,使刘邦放弃废立太子的念头。历来商山四皓为巩固太子的储位而出山相助都是被作为一段历史佳话来传颂的,但杜牧为不落窠臼,竟反说其事,指出正是商山四皓的出山,才导致吕氏外戚专权,差点危及刘氏江山。由此,他的诗中又带有某种深刻的悲哀情绪,如《登乐游园》“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诗人亲眼目睹牛李朋党之争,又亲身经历了“甘露之变”,辉煌的大唐王朝已经像曾经鼎盛的汉家王朝一样,渐渐消亡了,因此从心底慢慢涌上一股不可遏制的悲哀和无奈之感。   李商隐的咏史怀古诗则是多引用生僻的典故和隐晦的比喻,并善于抓住微小的事件,从而以小见大,因此导致他的诗含蓄蕴藉,有不少晦涩难懂之作。如其《齐宫词》:“永寿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复印中庭。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前两句仅用14个字就概述了南齐亡国的起因,经过,结果,从中刻画了齐废帝至死都在纵情享乐的昏庸荒淫。“犹自风摇九子铃”,“九子铃”是宫殿寺观的饰物,史载史载齐废帝曾剥取庄严寺的玉九子铃来装饰潘妃宫殿,诗人借用“九子铃”这样微乎其微的的小物件加以巧妙地暗示,从而从侧面烘托了梁宫的荒淫腐败,用语含蓄蕴藉,意味深长。但李商隐在政治生涯中的举步维艰使得其缺乏杜牧的那种自信,以致于他虽然对史实有清醒的认识,能够切中要害的对其作出正确的判断却不能大声疾呼,只能默默地用委婉曲折的咏史怀古诗来表现,从而折射出他对这个时代深深的悲哀,众多的愁苦使他的诗蒙上了一层凄凉的色彩,如《锦瑟》以悲切幽怨的“锦瑟”起兴,追叙郁郁不得志的一生。运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的典故来喻己命运如浮萍,青春年华不再。“蓝田生玉,沧海有珠”折射出诗人虽有卓越之才,却不为所用的深沉悲哀。越是沉迷,这种情思越是难以排遣,诗人也更加幽

文档评论(0)

神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03223011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