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概述 混凝土的定义 由胶凝材料、粗细骨料、水, 有时掺入外加剂和掺合料,按适当比例配合,经均匀拌合、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造材料。 混凝土的优点 (1)资源丰富,符合就地取材和经济性原则 (2)品种性能多样,用途广泛 (3) 在凝结前具有良好的可塑性 (4) 抗压强度较高,耐久性好 (5)与钢筋有良好的粘结性,且二者可以互补对方的缺点 (6)耐火性能良好 混凝土的缺点 抗拉强度低,受拉力时变形能力小,呈脆性破坏;自重大;体积不稳定;硬化速度慢、生产周期长;混凝土受力破坏呈现明显的脆性,抗冲击能力差;混凝土的质量受施工环节影响比较大,难以精确控制;大量使用不可持续发展的水泥产品,造成环境污染以及温室效应;新老混凝土不易形成整体等。 第一节 普通混凝土组成材料 普通混凝土的四种基本组成材料: 一、水泥 二、砂子 三、石子 四、水 水泥品种 根据工程特点、所处环境条件及设计、施工条件,进行合理选择。 例:路面抢修工程——硅酸盐水泥 高温车间路面和抗硫酸盐——矿渣水泥 水库大坝——火山灰水泥 强度等级 高强度等级的水泥配制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定义: 骨料粒径在0.15~4.75 mm的称为细骨料,一般采用天然砂、人工砂或混合砂。人工砂是经除土处理的机制砂、混合砂的统称。 (一)限制有害杂质含量 砂中常含有云母、黏土、淤泥、粉砂等有害杂质。这些杂质黏附在砂的表面,妨碍水泥与砂的黏结,降低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抗冻性,同时还增加混凝土的用水量,从而加大混凝土的收缩,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应加以限制。 (二)砂的颗粒级配及粗细程度 1、颗粒级配 砂的颗粒级配,即表示砂中大小颗粒的搭配情况。若大颗粒间空隙由中颗粒填充,中颗粒的空隙由小颗粒填充,这样逐级填充使砂形成较密实的体积,空隙率达到最小。要减小砂粒间的空隙,就必须有大小不同的颗粒搭配。 2、砂的粗细程度 砂的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混合在一起后的总体的粗细程度,通常有粗砂、中砂与细砂之分。在相同用量条件下,细砂的总表面积较大,而粗砂的总表面积较小。在混凝土中,砂子的表面需要由水泥浆包裹,砂子的总表面积愈大,则需要包裹砂粒表面的水泥浆就愈多。因此,一般说用粗砂拌制混凝土比用细砂所需的水泥浆为省。 3、砂的粗细程度与颗粒级配的评定 颗粒级配通常用级配区来表示,砂的粗细程度用细度模数Mx来表示。 筛分试验:称量500g砂样过筛,称量筛子上残余的砂,计算出分计筛余、累计筛余、通过百分率。 砂的颗粒级配 表5-2 (四)坚固性 (五)碱-骨料反应 碱-骨料反应是指混凝土原料(水泥、外加剂、混合材料和水)中的碱(Na2O和K2O)与骨料中的活性成分反应,在混凝土浇筑成型后若干年逐渐反应,其生成物吸水膨胀使混凝土产生应力,膨胀开裂(体积可增大3倍以上),导致混凝土质量下降失去设计功能。 技术要求 泥、泥块及有害杂质含量 针片状颗粒含量 强度 颗粒级配与最大粒径 坚固性 碱含量要求 (一)泥、泥块及有害物质的含量 要求见表4-7、4-8 (三)颗粒级配与最大粒径 粗骨料颗粒级配 粗骨料的颗粒级配按供应情况分连续粒级和单粒级。 颗粒级配与最大粒径 最大粒径 公称粒级的上限称为该粒级的最大粒径。 (四)坚固性 (1)岩石抗压强度: (五)碱-骨料反应 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结构用混凝土,应采用专门方法对骨料的碱活性进行检验。 经上述检验,当判定骨料存在潜在碱-碳酸盐反应危害时,不宜用做混凝土骨料;否则,应通过专门的混凝土试验,作最后评定。当判定骨料存在碱-骨料反应危害时,应控制混凝土中的碱含量不超过3 kg/m3,或采用能抑制碱的有效措施。 四、混凝土拌和及养护水 混凝土用水必须考虑以下原则:一是水中的物质对混凝土质量是否有影响;二是水中物质允许的限度。混凝土用水可以分成混凝土拌和用水和养护用水两种。 对比试验所测得的水泥初凝时间差及终凝时间差均不超过30 min,且符合标准规定的凝结时间要求时才可以使用。用待检验水所配制水泥混凝土试件的28 d抗压强度,不得低于用蒸馏水所配制对比试件抗压强度的90%。 五、混凝土外加剂 国家标准GB 8075—2005中按外加剂的主要功能将混凝土外加剂分为四类: (1)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流变性能的外加剂,其中包括各种减水剂、引气剂和泵送剂等。 (2)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化性能的外加剂,其中包括缓凝剂、早强剂和速凝剂等。 (3)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其中包括引气剂、防水剂和阻锈剂等。 (4)改善混凝土其他性能的外加剂,其中包括加气剂、膨胀剂、防冻剂、着色剂、防水剂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