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生态系统生态学讲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湖泊 四、湖泊生态系统 (一)湖泊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界限明显; 面积较小; 湖泊的分层现象; 水量变化较大; 演替,发育缓慢。 (二)湖泊生物群落 1.沿岸带生物群落 消费者:附生生物类型中有池塘螺类、蜉蝣和蜻蜓稚虫、轮虫、扁虫、苔藓虫等。 生产者主要是硅藻、绿藻和蓝藻。 3.深水带生物群落 2.敞水带生物群落 生产者:有根的或底栖植物和浮游或漂浮植物。 主要由水和淤泥中间的细菌、真菌和无脊椎动物组成。 海洋 海洋 五、海洋生态系统 (一)海洋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 1.生产者均为小型即由体型极小、数量极大、种类繁多的浮游植物和一些微生物组成。 ① 海水的密度 ② 海水在不断地小规模地相对地运动 ③ 海洋中大规模环流 4.生物分布的范围很广 2.海洋为消费者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场所 3.生产者转化为初级消费者的物质循环效率高 ①海洋面积大海洋中有大量的营养物质 ②海洋条件复杂 (二)海洋环境的主要特点 1.海洋是巨大的,它覆盖70%以上的地球表面 2.海洋有连续和周期的循环 3.海水含有盐分 4.海洋是一个容纳热量的“大水库” (三)海洋生物 浮游生物 游泳生物 底栖生物 在水流运动的作用下,被动地漂浮于水层中的生物类群,一般体积微小、种类多、分布广,遍布于整个海洋的上层。 一些具有发达运动器官和游泳能力很强的动物,海洋中的鱼类、大型甲壳动物、龟类、哺乳类和海洋鸟类等属于游泳动物。 一个很大的水生生态类群,种类很多,包括了一些原始的多细胞动物,如海绵和海百合。 湿地 湿地 六、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是指地表过湿或常年积水,生长着湿地植物的地区。湿地是开放水域与陆地之间过渡性的生态系统,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其独特的结构和功能。 全世界湿地约有5.14亿hm2,约占陆地总面积的6%。湿地环境有机物难以分解,故泥炭的积累,湿地常呈现一定的发育过程:随着泥炭的逐渐积累,矿质营养由多而少。可分为: 富养沼泽 贫养沼泽 中养沼泽 是沼泽发育的最初阶段。水源补给主要是地下水,水流带来大量矿物质,营养较为丰富。植物主要是苔草、芦苇、蒿草、柳、落叶松、水松等。 富养沼泽 沼泽发育的最后阶段。由于泥炭层的增厚,沼泽中部隆起,高于周围,故称为高位沼泽。水源补给仅靠大气降水,营养贫乏。植物主要是苔藓植物和小灌木,尤以泥炭藓为优势,形成高大藓丘,又称泥炭藓沼泽。 贫养沼泽 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过渡类型。营养状态中等。既有富养沼泽植物,也有贫养沼泽植物。苔藓植物较多,但未形成藓丘,地表形态平坦。 中养沼泽 (三)湿地生态系统位于水陆交错的界面,具有显著的边际效应。 (一)湿地水文条件成为湿地生态系统区别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深水生态系统的独特属性,包括输入、输出、水深、水流方式、淹水持续期和淹水频率。水文条件导致独特植物的组成并限制或增加种的多度。 (二)湿地土壤是湿地的又一主要特征,通常称为水成土,即在淹水或水饱和条件下形成的无氧条件的土壤。 湿地生态系统特点: 两类生态系统的过渡带或两种环境的结合部,由于远离系统中心,所以经常出现一些特殊适应的生物物种,构成这类地带具有丰富物种的现象。 边际效应 湿地生态系统的边际效应不仅表现在物种多样性上,还表现在生态系统结构上,无论其无机环境还是生物群落都反映这种过渡性。湿地生物群落就是湿地特殊生境选择的结果,其组成和结构复杂多样,生态学特征差异大,这主要由于湿地生态条件变幅很大,不同类型的湿地生境条件存在很大差异。 农田 农田 七、农田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是人类为了满足生存需要,积极干预自然,依靠土地资源,利用栽培生物与其环境间的关系所设计的半自然生态系统。这是一类在人类参与及控制下,由社会-经济-自然结合而成的,具有经济、生态、社会功能的复合生态系统。 (一)农田生态系统的内涵 (二)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 (1) 目的性 具有高度的目的性是农田生态系统的本质特点,也是其产生根源和存在基础。 (2) 开放性 (3) 高效性 (4) 易变性 (5) 脆弱性与依赖性 ③有机物分解的速率 影响物质循环速率最重要的因素有: ①循环元素的性质 ②生物的生长速率 周转时间表达了移动库中全部营养物质所需要的时间。 周转率=流通率/库中营养物质总量 周转时间=库中营养物质总量/流通率 为了表示一个特定的流通过程对有关库的相对重发性,用周转率和周转时间来表示。 (二)物质循环的类型 物质的主要蓄库在土壤、沉积物和岩石中,而无气体状态,因此这类物质循环的全球性不如气体型循环,循环性能也不完善。 沉积型循环 气体循环 水循环 所有的物质循环都是在水循环推动下完成的,水循环是物质循环的核心。 物质的主要储存库是大气和海洋,循环与大气和海洋密切相连,具有明显的全球性,循环性能量最为完

文档评论(0)

22666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