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基础工程复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季节性冻土的最小埋深 荷载作用下所有浅基础底面面积的确定步骤 3.2.2 地基计算模型 3.3.2-0静定分析法 偏心竖向力作用下: 5 抗弯计算与配筋设计 选取钢筋等级为HPB335级,fy=300MPa My—危险截面处绕y轴的弯矩 Ni —第i桩竖向净反力设计值 xi =0.7—自桩轴线i到危险截面的x向距离 yi—自桩轴线i到危险截面的y向距离 6 柱下桩基独立承台的冲切计算 柱对承台的冲切 桩顶平均净反力 静定梁法与倒梁法的比较 若上部结构刚度很小(如单层排架),宜采用静定分析法。按直线分布确定基底净反力,并将柱荷载直接作用于基础梁上,可按静力平衡条件求出任一截面上的弯矩和剪力。 特点:上部结构假定为柔性结构,即不考虑上部结构刚度的有利作用,故基础梁将产生整体弯曲,所求弯矩值过大 假定上部结构是绝对刚性的,各柱之间只能同时下沉无差异沉降,故把柱脚视为条基的铰支座,将基础梁按倒置普通连续梁计算,而荷载为直线分布的基底净反力bpj,和除去竖向集中力(由基底净反力体现)所余下的各种作用(包括柱传来的力矩)。这种方法只考虑出现于柱间的局部弯曲,而略去全长发生的整体弯曲,故所得正负最大弯矩较为均衡,基础不利截面的弯矩最小。 适用于上部结构刚度很大的情况 倒梁法原理: 静定分析法原理: 都假定基底净反力(bpj,kN/m)呈线性分布 弹性地基梁法 适用条件 1.上部结构刚度较小 2.基础刚度较大以满足零位移固端约束条件; 基底反力是未知的 上部结构转递力制约基础 位移协调 支座反力作为上部结构荷载作用于基础上 基础 边 界 处理 上部 单独 分析 零位移 1.考虑地基与基础的位移协调; 2.忽略上部结构对基础的约束作用 上部结构通过传递力来制约基础,不传递支座约束 直 接 法 ①x??时,w=0; 表3-7 x=0,?=0 x=0,w=0 边界条件 柱节点(双向外伸、单向外伸、无外伸) 联立方程: 角柱节点双向外伸 荷载分配原则:就近分配,按面积分配,按刚度分配,加权分配 十字节点 内柱节点 角柱节点无外伸 角柱节点无外伸 十字节点 内柱节点 Γ形节点 角柱节点 节点荷载根据刚度或面积分配 边柱节点无外伸 十字交叉梁基础,某中柱节点承受荷载F=2000kN,一个方向基础宽度bx=1.5m,抗弯刚度EIx=750Mpa*m4,另一个方向基础宽度by=1.2m,抗弯刚度EIy=500Mpa*m4 ,基床系数k=4.5MN/m3,试计算两个方向分别承受的荷载Fx,Fy以及该节点的沉降位移。(要求:只进行初步分配,不做调整。) 中柱节点zy=zx=1 * 筏形基础与箱形基础设计基本要求 承载力计算应满足 偏心荷载 抗震要求: 不出现零应力区面积 要求基底平面形心与结构竖向永久荷载重心重合; 不能重合时,在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下,偏心距宜符合下式要求 Iy —基础底面对 y 轴的惯性矩 中心荷载 按准永久组合 考虑地震作用 * 筏形(或箱形)基础上的高层建筑一般挠曲变形不大,对整体倾斜则比较敏感。一些研究者指出,整体倾斜达1/250就可凭肉眼察觉,达1/150则可能出现结构损坏现象。其允许沉降量和允许整体倾斜值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及其对相邻建筑物可能造成的影响按地区经验确定。横向整体倾斜的计算值 b—筏形(或箱形)基础宽度 H—建筑物高度,指室外地面至檐口高度 sa -sb—宽度方向的沉降之差 抗震要求 地基变形的控制指标 4.3 竖向承压桩的荷载传递 一、单桩轴向荷载的传递机理 竖向荷载施加于桩顶时,桩身的上部首先受到压缩而发生相对于土的向下位移,于是桩周土在桩侧界面上产生向上的摩阻力;荷载沿桩身向下传递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这种摩阻力并通过它向土中扩散的过程 。 影响荷载传递的因素 ③桩端土与桩周土刚度比Eb/Es愈小,桩身轴力沿深度衰减愈快,传递到桩端的荷载愈小。 ①桩身与桩周土的刚度比Ep/Es愈大,传递到桩端的荷载愈大。 ②桩长径比L/d愈大,传递到桩端的荷载愈小。 ④桩端扩底直径与桩身直径之比D/d愈大,桩端分担的荷载愈大。 钢筋E =21万Mpa,混凝土Ec=2.6万Mpa 卵石E=40~50万Mpa,饱和细砂Es=8~16Mpa Ec 1600Es 按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物理指标法)。 静力触探类似于桩的入土过程,但是尺寸被缩小。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k为安全系数,取2; Qsk—单桩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Qpk—单桩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qsik—桩侧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qpk—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可以查表; up—桩身的周边长度; 不同的施工方法,不同的桩型,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的计算公式形式上有所不同,

文档评论(0)

bmd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