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永矿区邓家冲区段煤质分析及应用评价.docVIP

湖南湘永矿区邓家冲区段煤质分析及应用评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南湘永矿区邓家冲区段煤质分析及应用评价   【摘要】本文详细阐述了湖南湘永矿区邓家冲区段煤的工业分析、元素分析以及煤的工艺分析等煤质分析成果,对本区段煤质进行了综合评述,对本区煤的应用进行了评价,对提高煤的综合利用价值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煤质分析;应用评价   煤质分析包括煤的工业分析、煤的元素分析、煤的工艺性质分析,煤的工业分析是了解煤质特性的主要指标,是评价煤质的的基本依据,煤的元素分析是煤分类和煤质评述的主要依据,煤的工艺性质分析是正确评价煤质,满足各方面对煤质的要求,合理利用煤炭资源的依据,本文主要对湘永矿区邓家冲区段主采煤层2、6煤层煤质进行分析,并对煤的应用进行评价。   1.地质概况   湘永矿区邓家冲区段位于湖南省永兴县永耒向斜南端西翼,走向长约1.5公里,宽约1.3公里,面积约7.2平方公里,区出露地层由新至老为第四系(Q)、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二叠系上统大隆组(P2d)及龙潭组(P2l),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上段(P2l2),含煤8层,分别为1、2、3、4、5、60、6、7煤层,2、6煤层为本区主要可采煤层。   2010年至2012年对本区进行勘探,投入机械岩芯钻探14825米/17孔,对本区2、6主要可采煤层采集原煤样品66个,其中2煤29个,6煤37个,勘探获控制的与推断的资源量(332+333)5400万t。   2.邓家冲区段煤质分析   2.1 煤的工业分析   工业分析指标中,水份是煤中水的含量,煤化程度越低,其内部表面积越大,煤的水分含量越高,水分对煤的加工利用有害。灰分是煤在规定条件下完全燃烧后剩下的固体残渣,近似代表煤中的矿物质,灰分对煤的加工利用极为不利。灰分越高,热效率越低;燃烧时,熔化的灰分还会在炉内结成炉渣,影响煤的气化和燃烧,同时造成排渣困难。挥发分是煤中的有机物质受热分解产生的可燃性气体,是对煤进行分类的主要指标,并被用来初步确定煤的加工利用性质。煤的挥发分产率与煤化程度有密切关系,煤化程度越低,挥发分越高,随着煤化程度加深,挥发分逐渐降低。固定碳是煤中不挥发的固体可燃物,可近似代表煤中的有机质。本区段煤层煤样工业分析结果见表1。   从表1可知2、6煤层水分平均值在1.35%-1.50%之间,均属低水分煤[1]。灰分平均值在20.19%-22.91%之间,均为中灰煤[2],挥发分平均值在6.56%-8.95%之间,各煤层均为特低挥发分煤[3],固定碳(FCad)平均值在69.59%-72.56%之间,均为中高固定碳煤[4]。   2.2 煤的元素分析   碳、氢、氧、氮是煤的主要有机质元素,本区段煤样精煤元素分析结果见表2。   碳和氢是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热量的重要元素,氧是助燃元素,三者构成了有机质的主体。煤炭燃烧时,氮不产生热量,常以游离状态析出。从表2可知2、6煤层精煤碳含量平均值为85.87%-89.07%,煤化程度较高,氢含量平均值为2.94%-2.99%,氮含量平均值为1.32%-1.33%,氧含量平均值为1.21%-1.82%,碳、氢、氧、氮总平均含量大于92%。   硫、磷、氟、氯、砷等是煤中的有害元素,本区样原煤有害元素分析结果见表3。   从表3可知2煤层原煤全硫含量平均值为1.18%,2煤层为中硫煤,6煤层原煤全硫含量平均值为0.78%,6煤层为低硫煤[2],2煤层原煤氯含量平均值为0.07%,2煤层为低氯煤,6煤层原煤氯含量平均值为0.02%,6煤层为特低氯煤[5],2、6煤层原煤的砷含量平均值为6.14-7.76克/吨,均属二级含砷煤[6],磷含量平均值为0.04%,均为低磷煤[5],2煤层氟含量平均值为193.40克/吨,属中氟煤,6煤层中的氟含量平均值为232.54克/吨,属高氟煤[7]。   2.3 煤的工艺性质分析   煤的工艺性质主要包括:发热量、灰熔融性、结渣性、灰粘度、对二氧化碳的反应性、热稳定性、哈氏可磨指数和可选性等。   2.3.1发热量   发热量是评价动力用煤的重要指标,本区段煤层发热量分析成果见表4,从表中可知2煤层的原煤发热量(Qgr,d)为27.86MJ/kg,属高发热量煤,6煤层的发热量(Qgr,d)为26.98MJ/kg,属中高发热量煤[2]。   2.3.2灰熔融性   煤灰熔融性是动力用煤和气化用煤的重要性能指标。一般以煤灰软化的温度(即灰熔点ST)作为衡量煤灰熔融性的指标。本区煤层灰熔融性分析见表5,从表中可知,2、6煤层软化温度ST平均值在1287℃-1350℃之间,说明煤灰的熔融性级别为低熔灰分[8]。   2.3.3结渣性   本区煤层结渣性分析成果见表6、7,从表中可知,2、6煤层属弱结渣率,在气化或燃烧过程中,煤灰受热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