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语文知识点专项训练现代文阅读..docVIP

2014年高考语文知识点专项训练现代文阅读..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年高考语文知识点专项训练: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尽管许多人都认为诗歌可以取得音乐的效果,但这仍然是大可怀疑的。仔细分析起来,诗中的“音乐性”与音乐中的“旋律”是根本不同的东西:这种音乐性的意思是指诗中语音模式的某种布局、避免辅音的累积,从而获得一种韵律上的效果。象蒂克这样的浪漫主义诗人以及后来的魏尔伦都曾尽力追求诗中的音乐效果,他们为此要舍弃诗的语义结构、避开逻辑的布局,强调诗的内涵胜于外延。然而,模糊不清的轮廓、含混的语义和不合逻辑的布局从文学的意义上看决不是“富有音乐性的”。在文学上,模仿音乐的结构,诸如模仿主旋律、采用奏鸣曲、交响乐的形式似乎显得更具体些;但是即便明确表示模仿音乐的结构形式,也很难说明为什么文学上熟悉的重复、对比之类对—切艺术都通用的手法却和音乐上主题的复现、调式的对照与协调并非一回事。只有在极个别的例子里,诗歌才提示了确定的音乐的声音,如魏尔伦的《小提琴的呜咽》和爱伦·坡的《钟声》,或表现一种乐器的音色、或表现钟的叮当声,但这仍没有超出通常所说的拟声法。 当然,也有这样的情况,即诗人写诗时就明确表示该诗是为入乐而写的。例如,伊丽莎白时代的许多小曲的词,以及歌剧的全部歌词就属此类。在很少的情况下,诗人与作曲家是同一个人;但很难证明,音乐与歌词的创作是一个同时进行的过程。即使是瓦格纳,也常常是先写好“剧”,几年之后,再为这些剧本写音乐;毫无疑问,许多抒情诗歌是为一些现成的曲谱创作的。音乐与那些真正伟大的诗作之间的关系似乎极为淡薄,这只要看那些能够谱曲的最成功的诗作所提供的证据就可以明白。章法细密,在结构上高度完整的诗歌很少入乐,而那些平庸或者低劣的诗,象海涅早期的作品和谬勒的作品都为舒伯特和舒曼的最好的歌曲提供了歌词。假如某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那么为它谱写的音乐往往完全歪曲或掩盖了这诗的模式,尽管这音乐有其自身的价值。人们无需引用威尔第改编的莎剧《奥赛罗》之类的例子,圣经全部诗篇的曲谱,或者歌德诗歌的曲谱就提供了充足的论据。(选自【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 8.下列不足以支持“尽管许多人都认为诗歌可以取得音乐的效果,但这仍然是大可怀疑的”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诗歌的“音乐性”指的是一种韵律效果,通过布局语音模式、避免辅音累积来获取,这不同于音乐中的“旋律”。 B.蒂克和魏尔伦舍弃诗的语义结构、避开逻辑的布局,强调诗的内涵胜于外延,以追求音乐的效果,但最终并没实现文学意义上的“音乐性”。 C.诗歌可以模仿音乐奏鸣曲、交响乐的结构形式,也可以使用几乎对—切艺术都通用的重复、对比之类的表现手法。 D.魏尔伦的《小提琴的呜咽》和爱伦·坡的《钟声》也只是通过拟声法才表现出了确定的音乐声音。 9.下列判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歌很难取得音乐的效果,但如果诗人创作时就明确表示该诗是为入乐而写的话,情况则完全不同。 B.诗人与作曲家同为一人或者歌词与音乐在同一时期创作的情况较少见,大多数时候二者是分离的。 C.章法细密、结构完整的伟大诗作很少入乐,反而是那些平庸低劣的作品常常为名曲提供歌词。 D.威尔第改编的莎剧《奥赛罗》不失为经典之作,但作为一部歌剧,人们已经很难从中感受到莎士比亚原作的魅力。 10. 概述作者在文中的主要观点。(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烧荒 (洪都拉斯)维克托·卡塞雷斯·拉腊 在那片山地上,雇工们艰苦地干了整整一个夏天。那是林木丛生的陡峭山坡。他已在石头般坚硬、鹿腿般粗的树干上崩毁了三把砍刀。用砍刀嚓嚓地砍树枝,用斧头砰砰地砍树干,真是一曲理想的美妙音乐。一棵棵树像撕布帛似地发出一阵哀怨的呻吟,接着就倒下去,顺着山坡往下滚。同时,他们放开嗓门叫道: “树倒了!滚下去了!” 他的工作是艰巨的。他是一个贫苦雇工,一天挣一个半瑞尔和一口饭,但是他十分热爱土地,热爱被砍伐的山林,热爱被开垦的山地,热爱在用木棒戳的洞里膨胀的种子、挺拔的禾苗和堆放在谷仓里的玉米。但是,他没有自己的玉米地,因为他没有土地,而同意出租土地的人收取的租子又那么多,剩下的粮食还不够养活老婆孩子和他自己吃饱饭挥动斧头干活的。 伐木开荒的活儿是二月份开始的。一共五个小伙子。他跟他们一起卖力地干活。活儿很累,可是饭菜不错。他们干得一天比一天起劲。 “明天就能干到山坡上那棵阿马特大树下了!”他说。 他们继续干着,艰难地干着。他们不吝惜汗水,把全身的力气都使出来了。暴风雨也挡不住他们。结果,下午他们就到达了阿马特树下。抬眼一看,面前的土地在他们的工作下深深地伸入进了丛林。第二天,一片黄色的栎树被砍倒了。第三天,一个布满蚂蚁窝的小土丘被铲平了,他们的皮肤被黑蚂蚁咬得起了许多小泡。就这样,他们拼命地干了一天又一天,前进了一步又一步,终于把活儿干完了。 刚刚

文档评论(0)

bmd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