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时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的影响.docVIP

不同手术时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的影响.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手术时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摘要] 目的 评价不同手术时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科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10例,两组患者均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按照不同的手术时机分为超早期组(52例)和早期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 结果 两组患者的术后再出血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超早期组患者的死亡率(9.62%)显著低于早期组(17.24%),超早期组患者的GOS预后评分良好率及生存质量显著高于早期组(P均0.01)。 结论 对于需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发病6 h内行超早期手术可有效降低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时机;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预后;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 R6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8-0158-03   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起病急,死亡率高,预后较差,严重威胁人类生命[1]。目前,HICH手术治疗已相当普遍,但最佳手术时机的选择仍无定论[2]。有报道认为,早期手术可逆转血肿周围濒临坏死的脑组织,改善预后[3];但脑出血6 h内血肿多不稳定,过早手术可能会增加再出血几率[4];而过晚手术又会错过最佳手术时机,造成不可逆转的神经损伤[5]。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是治疗HICH的经典有效术式,能彻底清除血肿,止血容易,尤其适合于出血量60 mL以上、病情进展迅速、病情危重的患者[6]。本文通过对我院近两年来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110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手术时机对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的影响,以期为HICH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2013年1月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的HICH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病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高血压性脑出血诊断标准》[7];②符合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手术标准[8];③年龄40~80岁。排除标准:①严重的心、肝、肾、脑干功能衰竭;②颅内及全身感染或有凝血功能障碍者;③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干出血及血肿累及脑干的患者。共纳入110例患者,根据手术时机的不同,将发病6 h内手术的患者设为超早期手术组(52例),将发病6~24 h手术的患者设为早期组(58例)。其中,男69例,女41例,年龄41~79 岁,平均63.5岁,其中41~50岁15例,51~60岁42例,61~70岁40例,71~80岁13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1例,中学(含中专)62例,大学及以上27例。经济状况:23例患者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2 000元,37例患者家庭人均月收入在2 000~3 000元之间,21例患者家庭人均月收入在3 000~5 000元之间,20例家庭人均月收入在5 000~8 000元之间,9例家庭人均月收入高于8 000元。婚姻状况:已婚88例,未婚3例,离异或丧偶19例。入院时格拉斯哥(GCS)评分≥ 6 分;出血量60~92 mL,平均(69.8±12.4)mL。出血部位:皮层下19例,壳核55例,丘脑22例,小脑出血1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婚姻原因、入院时GCS 评分、出血量及手术方式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全麻下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手术切口中心点选在最小接近颅骨距离和最大出血面积的CT层面,行前弧形切口或者是马蹄形切口,开骨瓣大小约为6 cm×6 cm,按常规术式完成手术。若出血量多,则给予电凝处理,或者行骨瓣减压。如患者出现颅内压过高则给予颞浅筋膜修补硬脑膜减张缝合,弃骨瓣减压。   1.3 评价指标   1.3.1 预后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 d时的再出血率;对两组患者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时的死亡率及GOS预后评分良好率。再出血判定标准:所有病例均于手术后24 h、3 d复查头颅CT,凡CT复查发现血肿较上一次体积增大33%时,即判断为再出血[9]。GOS预后评分优良率采用GOS量表进行评价[9]:优5分,恢复良好,能正常生活,无神经功能障碍;良4分,有轻度神经功能障碍,但生活能自理;中3分,重度病残,意识清楚,生活不能自理;植物生存2分;死亡1分;优良率指随访时患者GOS量表评分达4分和5分的患者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1.3.2 生存质量 生存质量采用WHO生存质量评估简表(WHOQ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