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让实验之光在数学课堂绽放
摘要:“数学实验”是一种新的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模式,将数学实验引入课堂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减轻教学负担,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猜想、发现的能力。本文试从介绍数学实验的理论基础入手,阐述将数学实验引入数学课堂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数学实验;数学课堂;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3-0072
数学家欧拉曾说:“数学这门科学,需要观察,也需要实验。”数学实验是一种最基本的数学学习活动,它能改变学生的数学观和数学学习方式,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有着一种无可替代的作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教学活动要“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改革”,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数学中的许多概念、定理、公式都是通过实验而发现的,计算、作图、测量等活动都是数学实验中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可以再现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的形成过程,把握题目的特征,发现解题的思路,使问题获得简捷解决。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新教材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方案,让学生能以一种主动参与的学习心态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实验参与过程中得到提升和发展。
一、数学实验教学的概念与理论基础
1. 数学实验教学的概念
“数学实验”一词,最早出现在波利亚的著作《数学与猜想》《怎样解题》中波利亚在论述数学时说:“数学有两个侧面,它是欧几里得式的严谨科学……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在创造过程中的数学看来却像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因此,数学实验可以界定为:为获得某种数学理论,检验某个数学猜想,解决某类数学问题,实验者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在数学思维的参与下,在典型的实验环境中或特定的实验条件下所进行的一种数学探究活动。实验教学就是恰当运用数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进而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
2. 数学实验教学的理论基础
皮亚杰的“建构论”认为:主体认识的实质是主体利用其原有的知识结构对外界客体进行加工、改造、整合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主体的认知结构也得到不断建构和发展。现代建构意义下的数学实验教学,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辅以计算机的帮助,自主参与,具有高度的自主性、探索性的一种教学。
二、实施数学实验教学的实践
1. 运用实验探索概念的形成
数学概念是客观事物、现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大多数的数学概念在周围环境中都有它们的现实原型,都可以用观察、实验方法发现得到。
如在引入椭圆定义前,让学生动手操作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为定值大于|F1F2|的动点轨迹的实验,而构建椭圆的定义。
实验用品:厚硬纸板、大头针、彩笔、橡皮筋一条、不带弹性的细绳一条(15厘米),两根大头针固定,两个大头针之间距离为10厘米。
实验步骤及探究问题如右图:
(1)将橡皮筋的两端固定在大头针上,用笔尖将橡皮筋拉紧(不松松垮垮的即可),画图形,可以得到椭圆吗?
(2)把橡皮筋换成细绳,再按上述步骤做一遍,可以得到椭圆吗?
(3)把大头针的距离变为15厘米,重复步骤(1)做一遍,能画出椭圆吗?
(4)把大头针的距离变为16厘米,重复步骤(1)做一遍,能画出椭圆吗?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体验椭圆的形成,理解椭圆定义中的“到定点的距离”与“定长”的关系决定椭圆的形成。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手动、眼看、心想、口说多方面学习数学,快乐学习数学,这比教师用幻灯片演示的效果要好,实验过程中,学生还可以体会到椭圆定义外的性质、如对称性等。
2. 通过实验,发现数学定理、公式
教科书的定理、法则、公式是数学家或者是数学教育家的发现结果,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副经过千锤百炼“完美无缺”的逻辑体系。这种完美的形式略去了曲折复杂的发现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实验手段和方法进行“再发现”“再创造”。
例如: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存在定理的发现教学
实验用品:纸板与细绳制
实验步骤:如右图
学生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P点,另一端在直线上Q 点或M 点,学生可以随意摆放绳子并探究以下问题:
(1)另一端在Q点时,绳子在[a,b]上是否与x 轴一定有交点?
(2)另一端在 M 点时,绳子在[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