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调查精度.doc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质调查精度 篇一:地质路线调查方法与精度要求 地质路线调查方法与精度要求 9.1 部署原则 9.1.1 按照野外工作不同阶段将地质路线划分为踏勘路线、系统观测路线和检查路线。 9.1.2 踏勘路线: 一般尽量以垂直各类地质体、矿化体界线和区域构造线方向布置,以穿越路线为主;如果穿越路线难以满足全面系统掌握区域地质矿产情况,或对新发现的重要地质体和重要成矿带,可采用穿越和追索路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踏勘。 9.1.3 系统观测路线:必须全面控制调查区所有地质体、矿化体和主要构造形迹的空间展布形态及其分布规律; 此类路线应以垂直区域构造线方向的穿越路线为主,适当辅以追索路线。具体布设要求如下: a) 穿越路线要尽量控制地质体、矿化体及其间的重要接触关系或重要构造部位。 b) 当岩性岩相变化较大,地质体、矿化体走向延伸关系不清,或为了解某些重要接触关系、矿化带边界的空间延伸情况等特征时,可布置追索路线。 c) 对路线线距和点距不作机械的规定,但要求点、线控制应形成一定的网络格架,能有效控制各类地质体。 d) 有实测剖面控制的地段,不必重复布置地质路线。 9.1.4 检查路线:根据实际需要针对要解决的一些重大地质和矿产问题,应布置相应的观测路线和观测点。此类路线,可以重复原有观测路线,也可以是新布置的野外地质观测路线。 9.2 控制程度和调查精度 9.2.1 地质点和地质观测路线 a) 单幅有效观测路线总长度需每百平方千米控制在150千米以上(我国北方地区单幅有效观测路线总长度一般控制在550千米以上;南方地区单幅有效观测路线总长度一般在600千米以上);有效路线平均间距一般控制在500米左右。 b) 对区域性的主要构造带、地质体和矿化带,必须要有足够的地质路线控制,其路线控制程度,应以能较准确地圈定出地质构造、地质体和矿化带形态为原则。成矿有利地段调查路线应视需要适当加密。 c) 所有地质界线、重要接触关系、重要地质构造、重要含矿层位、蚀变带、矿化体等重要地质现象等均应有地质观测点控制。观测控制点的记录务必翔实,测量数据准确齐全,并附必要的照片和素描图、或录像资料,采集必要的实物标本。 d) 要着重查明不同地质体间的接触关系,包括地层间的整合、假整合和角度不整合接触;岩体间的侵入关系和先后顺序;不同岩性、岩相间的渐变过渡关系;矿化带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各种构造接触关系等。 e) 系统观测路线、踏勘路线和专题研究路线,要求作好连续路线信手地质剖面(比例尺15 000~110 000)。 9.2.2 地质观测内容标绘 a) 野外手图采用1:25 000数字化地形图。所有地质体、矿化体界线、正式填图单位和非正式填图单位、各种有意义的地质现象、各种构造形迹及各种有代表性的产状要素(含地层、岩层、面理、线理以及原生构造产状及各类样品的采样位置等), 均应准确标绘到野外手图上。 b) 野外调查工作中的地质观测点、线在野外手图上标定的点位与实地位置误差,一般不得大于25m。 c) 对直径大于50米的闭合地质体;宽度大于25米、长度大于50米的线状地质体;长度大于250米的断层、褶皱构造均要标绘在野外手图上。对分布面积过小,但具有重要意义的特殊地质体和矿化体,要用相应符号、花纹夸大或归并表示在图上。 d) 基岩区内面积小于1km2和沟谷中宽度小于100米的第四系,在地质图上不予表示,但类型特殊或含有重要矿产的第四纪沉积,其范围虽小,均应适当夸大表示。 e) 1:50 000地质图只标定直径大于100米的闭合地质体;宽度大于50米、长度大于100米的线状地质体;长度大于250米的断层、褶皱构造。对其范围虽小,但具有重要意义的特殊地质体和矿化体,均可用相应符号、花纹夸大或归并表示在图上。 篇二:小议地质调查工作的技术与方法 小议地质调查工作的技术与方法 摘要;本文结合实际,论述了地质调查技术原则与方法的重要性。 关键词:地质调查技术方法 材料收集 一 地质调查的技术原则 1.1 收集材料,遥感解译现行多学科结合 工作前先收集资料,在进行遥感图像解译,从中最大限度地提取有关地貌、地层、结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植被以及生态环境地质等相关信息。根据所提取信息研究各种地质体、环境地质现象、植被的时空分布及其相互关系,推断地质环境的地质作用过程、演化及其动态。 1.2 新技术 新方法、新理论综合运用 遥感解析、综合性地面调查、实验测试、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建立数据库、综合研究及报告编写、图件编制等技术路线及方法,引进一些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如“3S”技术应用、建立数据库、数字化成图、地下水系统的建立、以系统论 为纽带连结贯穿整个报告章节的始终、运用数值法计算

文档评论(0)

raojun0000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