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室菌株毒株保存管理制度.doc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生物室菌株毒株保存管理制度 篇一:微生物室菌株毒株保存管理制度 微生物室菌株毒株保存管理制度 微生物室菌株毒株保存管理流程图 微生物菌株、毒株对教学、科研都有 重要意义,但是如果保管不当,可能是造成院内感染甚至危机社会,故必须有明确保管制度。 1、所保存菌株、毒株必须符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管理条例》要求,凡《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管理条例》不允许保存的菌株、毒株,不得保存; 2、菌株、毒株有专人保管,未得临床实验室负责人批准,不得携出实验室室外; 3、需保存的菌株、毒株应有编号,有其名称、来源、所用培养基、保存条件及其他历史和实验室资料; 4、需保存的菌株、毒株放入冰箱或低温冰箱加锁保存; 5、菌株、毒株仅限于指定人员使用,有使用情况记录; 6、凡拟销毁已无保存价值的菌株、毒株,应由临床实验室负责人同意后销毁,并有处理情况记录。 篇二:微生物菌种、毒株的管理规定2013版 微生物菌种、毒株的管理规定 为加强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种、毒株的管理,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一、菌种、毒株的保藏和管理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种、毒株管理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二、设立《微生物实验室菌种登记表》,其内容包括:菌种编号、菌种名称、菌种来源、保存日期、数量、保存条件、存放位置、保管人。 三、严格的登记制度、建立详细的总账及分类账。 四、根据菌种的特性选择适宜的保存方式。采用双人管理。 五、根据菌种情况,定期检测菌种品质,发现菌种变异或退化时应及时报告,并查明原因。 六、菌种的发放需要双保管人员同时在场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每次使用标准菌株都应做好使用记录,包括标准品的名称、编号、使用时间等。 七、购买的标准菌株初次复苏使用时,应批量保存在菌种管中,-20以下保存。 八、新的标准菌株复苏后,传代最多不超过3次,如超过3次将不再作为标准菌株使用。 九、标准菌株保存管一经解冻使用后,不得再次冻存。 十、菌种必须装在密封的专用容器内高压灭菌销毁,并做好销毁记录。 十一、菌种、毒株失窃要及时报告处理,并有相应的应急预案。 微生物实验室菌种、毒株管理者: 20 篇三:微生物菌种、毒株管理规定与流程 Word 文档 微生物菌种、毒株管理规定与流程 1.目的:对本实验室菌种、毒种的申购、保存、保管、领用、处理等各个环节实行有效的监督控制,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确保疾病预防与控制检验业务及科研教学工作。 2.适用范围及菌种、毒种专职管理人员 适用于本科微生物实验室菌种、毒株的管理; 菌种、毒种专职管理人员: 3.职责 微生物实验室负责菌、毒种的出入库保管、保存及处理等日常管理。 科室指定2名菌种、毒种库管理人员承担菌、毒种日常管理。 科室负责人负责一、二类菌、毒种的出入库和向上级索取及对下级发送的审核。 技术管理层批准本实验室一、二类菌、毒种的出入库和向上级索取及对(转 载于:wWw.xLTkwj.cOM 小 龙 文档网:微生物室菌株毒株保存管理制度)下级发送的审批。 4.工作程序 报送及入库 当微生物实验室检出菌、毒株应及时报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新发现的菌、毒种,要做好原始记录,逐级报送进行复核确认,报送时须王红卫、2人参加。 一、二类菌、毒种入库前,科室审核,技术管理层批准后入库 个人不得擅自保留菌、毒种,必须由科室进行统一编号、登记入库管理 菌、毒种入库时, 2名菌、毒种保管人员须认真做好菌毒种的编号、登记工作。 日常管理 保管人员由王红卫、赵灵葵2名检验人员组成。 菌、毒种入库时,保管人员应及时验收,统一编号,填写《菌、毒种登记表》 严禁随意将菌、毒种置于非菌、毒种专用保存场所,应做到三专(专室、专柜、专锁)。 菌、毒种库由2名保管人员双锁管理,铁门与锁必须牢固有效,发现损坏须及时报修。未经各科室负责人同意,不得擅自将钥匙委托他人代管。 菌、毒种保管人员应定期对库内温度、湿度、通风及冰箱、冰柜等菌、毒种保藏设备运转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菌、毒种保管人员根据菌、毒种的保存期限,及时通知分管病种的检验人员进行传代,定期鉴定,并详细记录在《菌、毒种登记表》 菌、毒种保管人员发现菌、毒种发生变异和死亡,应及时向科室负责人报告,并填写《菌、毒种登记表》。科室须将变异及死亡的一、二类菌、毒种通报技术管理层。 索取、领用和发放 因工作需要索取、领用和发放一、二类菌、毒种时,须严格按国家有关的规定,填写《菌、毒种领取申请表》(HJK/JL-21),科室负责人审核,技术管理层批准后方可索取、领用和发放。 三类菌、毒种的领用和发放时,应由2人参加。

文档评论(0)

raojun00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