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我国的传统用人艺术
人才,是人类最宝贵、最有决定意义的财富。有人做过这样的比喻:一个国家名族的振兴、经济的腾飞需要有两个飞轮:科技和管理,两个飞轮的轴心是人才。然而,人才的发现和使用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我国古代老子说过,成才不难,用其才则难。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也常听到人们抱怨没有人才。抱怨者一方面片面地强调人才,提倡大力开发人才、培养人才;而另一方面,却对人才的客观存在视而不见,忽视使用人才的艺术,以为用人只是一个相机行事的、带有极大随机性的行为,无章法可循,说不上什么艺术,这实质上是如何发现、使用人才的问题。因此,我们在探讨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作用这一问题时,有必要对用人艺术的一般性质和特点作一些研究。
一、 用人艺术的概念
使用人才也有艺术可言吗?回答是肯定的。通观古今中外历史,大凡成就一番伟业的执政者及其政权的辅佐者,无一不把解决好如何用人的问题放在其议事日程的首位,其重要性并不亚于怎样与敌国争霸天下。对此,《墨子.尚贤篇》明确指出:“尚贤者,政之本也。”这就是说,识贤才、用贤才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头等大事,不可以等闲视之,因为一个国家的治乱兴衰和国柞的长短,与贤才的多少是正比例的关系,贤人多,国运兴,贤人少,国运衰。如此说来,识人和用人就是很重要的客观存在的一门艺术。
二、传统用人观的基本内容:
(一)、贤主劳于求贤,而逸于治事。(二)、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美者,不疵细暇。(“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君子之于人也,乐成其美而不求其备”;“君子以细行律身,不以细行取人”。“十步之内,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三)、毋以日月为功,实试贤能为上。(四)、考察贤能之法:远使之而观其忠;近用之而观其敬;繁使之而观其能;猝问之而观其智;急期之而观其信;(五)、将能而君不御。(六)、善用人者不恃人。(七)、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八)、人人可用: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十)、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用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十一)、太上,不知有之。(“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十二)、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三、传统用人艺术主要体现
(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千百年来被视为用人要则。几乎是用人之道的金科玉律,成了千古不变的信条。这既是一种封建观念的沉淀,也是中国人之文化的体现。特别是用人不疑,之所以作为一种古代用人准则而今天还在谈论,甚至至今还闪耀着睿智的光芒,是因为有很多成功的用人事例流传下来。如唐太宗认为,“为人君者,驱驾英才,推心待士”,将人君的“事臣如礼”。对臣下提出地良谋高策,尽量做到言听计从。对于那些敢于进谏的官员,唐太宗也多加鼓励,从谏如流。唐太宗的的鼓励下,不少官吏敢于犯颜直谏,直陈朝政得失,对维护唐王朝的统治起到了积极作用。唐太宗本人也成国开明皇帝而流传千古。
(二)、知人善任,唯才是举。要想真正选 好人、用好人就必须做到知人与识人。有知人之明,方能用人之才。用人之才,方能人尽其才。人尽其才,方能事业兴旺。三国时期刘邵根据古代的圣王贤君的用人之道,明确地提出了 “人才不同,能各有异”,必须“量能授官,不可不审也”的用人准则。这里的“审”就是审视人才特长所宜,审视人才能力大小,然后根据人才的不同专长委任不同的事任,做到人尽其才。若用人不审专长就会造成才非所宜的人才浪费。刘邵还提出,有用人的时候,不仅要位人以才,使才宜其位,而且还应注意授官以能,使能当职。三国时期的刘备,在未得诸葛亮出山之前,虽有关羽、张飞、赵云等一干猛将,却是屡打败仗,而自请诸葛亮出山后,却是捷报频传,令当时强大无比的曹操都刮目相看。以致刘备感慨“备得军师,如鱼得水”,这就是知人善任的明显例证。
(三)、礼法并重,德治仁政。在诸子百家的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一些代表人物均对法以及法与下海、经液晶、文化、道德的关系,在不同程度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最主要的思想是“礼治”与“法治”。礼包括根本政治制度方面的规定和礼仪上的规定两个方面。儒家在对周礼进行不同形式的继承和改造时经历了孔子、孟子、荀子三个阶段。孔子强调以仁入礼,孟子则倡导仁政,前者突出了礼的论理性和强制性,后者强调使礼成为国家意志的表现, 但他们都强调的是礼的内在精神,而荀子则认为“人之初性本恶”,因而其强调礼的外在规范作用,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将礼与法结合起来,倡导礼法并重。
中国古代以农立国,政治的好坏、社会的治乱直接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而“德治仁政”始终是古代中国人所企盼的理想目标。对于一个国家来说, 德治与法治,从来就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两者缺一不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市大河镇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docx VIP
- (高清版)DB42∕T 949-2014 《蔬菜净菜加工和包装技术规范》.pdf VIP
- 建筑工程领域AI应用现状与趋势研究报告 -AI in AEC.docx
- 《智能制造技术基础》教案 项目三 认识智能制造设计技术.docx VIP
- 新能源全面入市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136号文政策解读-13页.docx
- 口腔正畸工艺技术教案.docx VIP
- 《公路建设项目文件材料立卷归档管理办法》.doc VIP
-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估管控指导手册-散货码头.docx VIP
- 高压高含硫气井安全生产操作规程.pdf
- 食品经营许可知识测试题及答案(3篇).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