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筑抗震设计规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本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篇一:浅谈中日建筑抗震设计的差异性 龙源期刊网 .cn 浅谈中日建筑抗震设计的差异性 作者:赵泽宁 王岩 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年第21期 摘要:本文介绍了日本抗震设计的标准与方法,对抗震设计原理和方法进行了阐释,通过中日抗震设计方法的差异分析,提出了如何借鉴日本抗震设计技术的建议。 关键词:抗震标准差异性分析 一、 日本抗震设计方法简介 1.抗震技术的发展 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自1880年日本地震学会成立以来,其建筑抗震技术和抗震规范的发展历程如下表: 1.2 抗震设计方法 抗震设计的理念为“小震不坏、大震不倒”,设计的主要方法有: 1、容许应力度计算法+保有水平耐力计算法,于1981年提出,在当时没有计算机时可以进行手算,是结构抗震设计的主要方法; 2、极限承载力计算法(亦称为性能设计法),2000年提出,应用范围较窄,不常用; 3、能量平衡计算法,2005年提出,用于隔震减振结构,计算地震输入能量在建筑物中的分配; 1.3 建筑结构分类及设计阶段划分: 1、超高层建筑:高度≥60m,高层建筑:31m 2、超高层建筑必须通过弹塑性时程分析验证其抗震性能,并且需要国土交通省大臣批准。面积小于200m2的平房,满足构造措施即可。除此之外的一般建筑,抗震设计分两个阶段、三条途径进行,其中第一阶段是基于弹性理论(容许应力法)进行小震设计,确定构件的初始尺寸和截面配筋;第二阶段则是基于弹塑性方法进行大震作用下的抗震计算。有经验的工程师为了顺利通过第二阶段设计,在第一阶段设计时会适当增大尺寸和配筋。具体流程如下: 1.4 各途径对应建筑的结构特性如下: 篇二:浅谈日本建筑抗震设计1 浅谈日本建筑抗震设计 摘要:汶川大地震之后,中国建筑师重新对建筑抗震设计重视起来。通过介绍了日本建筑结构抗震新技术、新材料和严格的建筑结构设计要求,并介绍了日本建筑应用抗震设计的实例。希望建筑师从我国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现状出发,有效地借鉴日本抗震新技术,从而推动我国防震抗震减灾事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结构抗震体系,材料,建筑基准法 Abstract:Afte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Chinese architects to re-pay attention to the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 By building structures in Japan earthquake of new technologies, new materials, and strict building structural design requirements and describes the application of seismic design of Japanese architecture instance. Architect from China#39;s high-rise buildings for seismic design status quo starting to learn the new technology of the Japan earthquake, which promote the cause of shock of earthquake relief in China is booming. Keywords: Seismic system, the materials, the Building Standards Law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特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生命和财产损失。全国大半地区都有明显震感,位于震中的阿坝州汶川县顷刻间从一个风景灵秀的小镇变成废墟一片。“5.12”特大地震,震的不仅是脚下的土地,更是亿万人民的心。 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烈度6度及其以上的地震区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60%。历次的地震震害调查分析表明,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死亡,主要是由于建筑的倒塌毁损造成的。 发达国家对于建筑物抗震问题的具体研究和应对都走在世界前列。地震的来临是不可预见的,而且威力大小也难以估测,尽管如此,建筑师们还是不遗余力地研究建筑结构抗震,许多发达国家也都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抗灾措施措施。 众所周知,我国的邻国日本是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国家之一。不仅如此,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的火山地震带,加之全球十分之一的火山,也是火山活动频繁发生的国家。一次次的板块运动、火山活动给人类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一次次强震虽然给日本造成了人员伤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但是,还是有多数坚挺不拔的高层建筑物,以顽强的“不死鸟”的形象,从

文档评论(0)

raojun00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