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集邮大事记连载 1834年起1834年英国率先首先在广州开办了所谓英国邮局。1834年,英国商务监督律劳卑无视中国主权,广州城外驻所开创谓“英国邮局”,直属英国邮政总局,为贩卖鸦片的快艇传递信息,这是最早在中国出现的“客邮”,没有遭到清政府应有的干涉。1863年上海租界工部局成立书信馆。 1865年上海书信馆发行大龙图案邮票。1865年8月,非法占据上海的英美“公共租界”行政当局“上海工部局”组建的近代邮政性质机构——“上海工部局书信馆”,发行了铭记为“上海工部书信馆”的无齿“云龙”图1分银、2分银(2种刷色,另有大写“两”1种)、4分银、6分银、8分银、1钱2分银、1钱6分银、4钱银和8钱银面值10种邮票。其命名与海关大龙邮票相同,后世称之为“上海工部大龙邮票”或简称“上海大龙邮票”1878年7月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诞生。1878年8月15日(具体发行日期迄今为止未见记载,一般认为大龙邮票的最早发行日期为1878年7月24日至8月1日间),清朝政府海关试办邮政,首次发行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这套邮票共3枚,主图是清皇室的象征——/view/2130135.htm云龙。1878年/view/5405.htm清朝政府在北京、/view/2828.htm天津、上海、/view/7309.htm烟台和牛庄(/view/2843.htm营口)等五处设立邮政机构,附属于海关内,上海/view/30405.htm海关造册处当年即以/view/302225.htm蟠龙为图案印制了一套三枚邮票。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蟠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五分银”(桔黄色,寄挂号邮资)。这是/view/61891.htm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集邮界习惯称其为“/view/495171.htm海关大龙”,简称“/view/49033.htm大龙邮票”。邮票上“大清邮政局”5个字十分醒目,图案中的“大龙”两目圆睁,腾云驾雾,呼之欲出。上方标有“CHINA(中国)”,下方标有“CANDARIN(S)(海关关平银 分银)”字样。中国的第一枚正式发行的邮票是大龙票。在发行之前,清海关设计了三款邮票草图,即云龙、/view/33615.htm宝塔和万年有象图,其中“万年有象”最为珍贵,价值连城。大龙邮票有薄纸大龙、阔边大龙和厚纸大龙。1879年6月13日上海《申报》刊登外国人收购信销邮票的广告。这是最早见于中国报 刊有关集邮的资料。收买人头”这耸人听闻的文字,刊登在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六月十三日的上海《申报》上。 全文如下:“收买信封老人头”:工部局书信馆人头,每百个价二角;海关人头,每百个价二角;东洋人头,每百个价三角;如送至新泰兴行内哈立斯处即付价可。他国之信封人头亦可收买。六月十一日启。原来这是集邮者哈立斯的征集邮票广告,这也是我国现在发现的最早的一篇收集邮票的广告。这里所说的“信封老人头”指的就是邮票。“海关人头”指的是我国1878年发行的“海关大龙”邮票。“东洋人头”指的是日本邮票。当时处在现代邮政萌芽阶段,我国广大人民,对利用现代邮政邮寄信件还不适应,对邮票接触很少。当时的邮票图案又大都是人头肖像。如英国邮票就是女皇维多利亚头像,老百姓就用最简单、最形象、最通用的“老人头”来称呼之。1880年6月上海基督教会清心堂出版的《花图新报》第3卷刊登《各国信馆之印 图》。这是国内最早向群众宣传集邮的文章。 1891年1月22日香港发行第一套纪念邮票香港开埠50周年纪念。因争购者多,造 成挤死3人的惨剧。 1896年3月20日清政府正式开办国家邮政。 1900年张承惠(1888-1940年)在上海圣约翰学校上学时开始集邮。李辉堂(1869-- 1943)在上海北四川路设店经营邮票,这是最早的中国邮商。 1903年10月20日福州邮局使用对剖邮票,多为在华外籍集邮者抢购。 1906年上海沪关税务司绵嘉义(意大利人,1860--1936年)编撰的《华邮报告书》 出版,是最早的华邮目录。 1909年世界邮票社在福州开业。 1911年9月英国人赫德(1835--1911年)去世。他长期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以后兼 任总邮政司。主持从“大龙”邮票开始的清朝邮票发行和一系列邮政制度建立。赫德,英国人,28岁担任大清海关总税务司,掌权长达45年,被清廷视为客卿,在衰朽的旧帝国制度中创造出唯一廉洁不贪腐的高效衙门;他怀揣大英帝国的野心,却又以“中国政府外籍雇员”自居。1854年,19岁的赫德来华,先后在英国驻/view/7446.htm宁波和广州领事馆担任翻译和助理。1859年起任粤海关副税务司。1861年起,代理总税务司职务。1863年11月任海关总税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