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唐代诗人与长安 (三)李白 李白的长安经历与诗风之变:李白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执著的精神追求。而天宝初的长安经历,使他的政治理想破灭,李白的诗作逐渐趋向于现实主义,政治感怀诗增多,诗风作品风格从讴歌理想到愤世嫉俗,由飘逸豪放转变为忧愤激昂。 四、唐代诗人与长安(六)韩愈 五、韩愈的留恋长安: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四、唐代诗人与长安(七)杜牧 一、杜牧的生平经历: 杜牧(803-852)晚唐著名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高门望族,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杜牧二十六岁时考中进士,任弘文馆校书郎。不久,任江西、宣歙、淮南等节度使幕僚,以后历任监察御史、司勋员外郎及黄州、池州、睦州、湖州刺史,晚年任中书舍人,因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 “杜樊川”。 杜牧诗风豪爽清丽,尤工绝句。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四、唐代诗人与长安(七)杜牧 二、《长安秋望》 楼倚霜树外, 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 气势两相高。 四、唐代诗人与长安(七)杜牧 三、《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四、唐代诗人与长安(七)杜牧 四、《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四、唐代诗人与长安(七)杜牧 五、《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薇。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送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四、唐代诗人与长安(七)杜牧 六、《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四、唐代诗人与长安(八)李商隐 一、李商隐的生平经历 李商隐(812-858),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怀州河内(今河南泌阳)人。李商隐九岁时,父亲李嗣卒于幕府,家境极为艰难。后来得到令狐楚、令狐绹父子的赏识与提携,二十五岁中进士,但此后却由于党争的原因,一生处于两党斗争的夹缝中,在为人做幕僚中度过了坎坷的大半生,四十七岁时郁郁而终。 四、唐代诗人与长安(八)李商隐 二、《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四、唐代诗人与长安(八)李商隐 三、《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四、唐代诗人与长安(八)李商隐 四、马嵬二首(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四、唐代诗人与长安(八)李商隐 五、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四、唐代诗人与长安(八)李商隐 六、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五、附论:千古沧桑话长安 “秦中自古帝王州”,古都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久的城市。从奴隶制臻于鼎盛的西周,到封建社会达到巅峰状态的唐王朝,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东汉(献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达1100余年之久。西安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10世纪左右,先后有13个朝代或政权在西安建都或建立政权,历时1100余年,其中西周、秦、西汉、唐,是西安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一)远古时期陕西一带的人类活动 百万年前的蓝田猿人已留下了陕西古人类活动的足迹,西安半坡则呈现了新石器时代氏族社会生活的全景,临潼姜寨遗址、宝鸡地区数百处仰韶文化遗存,以及陕北仰韶文化遗存,都证明远古的陕西就是一片兴旺的土地。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和黄帝,也生活在关中西部和渭北的黄土高原,他们为中华民族奠定了基业,也埋骨于这片土地,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二)西周丰镐 公元前约11世纪,周文王在沣河西岸建立丰京,武王继位后伐纣灭商建立西周王朝,并在沣河东岸建都镐京,开创了西安长期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地位。公元前841年,镐京“国人暴动”是中国历史是最早的大规模群众暴动驱逐国王事件。西周初期的“成康之治”标志着中国奴隶制社会进入鼎盛时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