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献学讲稿 - 文献学1:生成与流布.doc

中国古代文献学讲稿 - 文献学1:生成与流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精编资料 中国古代文献学讲稿. 踪训国 编述.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代文献学讲稿. v主要参考书目:. ★迟铎、党怀兴《中国古典文献学》,金陵书社2001年版。 ... 讲稿 中国古代文献学讲稿 踪训国 编述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代文献学讲稿 ?主要参考书目: ★迟铎、党怀兴《中国古典文献学》,金陵书社2001年版。 ★张三夕等《中国古典文献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杜泽逊《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2001年版。 吴枫《中国古典文献学》,齐鲁书社1982年版;2005年新版。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新版。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版本编》,齐鲁书社1991年版。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校勘编》,齐鲁书社1998年出版。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目录编》,齐鲁书社1988年版。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典藏编》,齐鲁书社1998年版。 张大可、俞樟华《中国文献学》,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绪论 第一节 什么是文献? 一、“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篇》: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 郑玄注:“献,贤也。我不以礼成之者,以此二国之君,文章贤才不足故也。” 宋朱熹《论语集注》:“杞,夏之后。宋,殷之后。徵,证也。文,典籍也。献,贤也。言二代之礼,我能言之,而二国不足取以为证,以其文献不足故也。文献若足,则我能取之,以证吾言也。” 根据汉代郑玄、宋代朱熹的研究,这里的“文”指典籍,“献”指贤人,这是已知“文献”的最早含义。 明焦竑撰《国朝献征录》120卷。(此处“献”指当代著名人物。) 清李桓撰《国朝耆献类征》720卷。(耆,老也。献,人物。此书辑录清代前期230年间一万多人的传记资料,分类编辑。) 二、宋元之际的马端临著《文献通考》,是第一部以“文献”命名的著作。该书《自序》对“文献”一词作了更具体的解释: 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 这里“文献”指的是对历史的记载与人们的种种议论。在《文献通考》中,马氏对此加以区别,凡顶格写的,都是文字记载;凡低一格写的,都是文士议论。 三、元杨维桢《送僧归日本》末四句云: 车轮日出扶桑树,笠盖天倾北极星。 我欲东夷访文献,归来中土校全经。 此处“文献”指典籍,专指那批被徐福带到日本,在中国早已佚失的经籍。 后来,“文献”的概念有了变化,单指历史上的各种有价值的文字资料。如明代永乐年间编纂了一部大类书,初名《文献大成》,后改名《永乐大典》。 四、文献的当代定义。 今天,“文献”一词的涵义已非常广泛,据我国的现行国家标准“GB3792.1—83《文献著录总则》”的阐述,“文献: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即凡使用文字、图画、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的知识,包括图书、期刊、报纸,及各种视听资料,如胶片、录音带、录相带、幻灯片、影片、唱片、磁带、光盘等都可称之为“文献”。 因此,“文献”一词的使用非常宽泛,如:文献记录片;电子文献阅览室;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国家图书馆《文献》杂志;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上海中医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等。 ?“文献: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关键词一:知识。提供知识是文献的本质属性。 关键词二:一切。文献的物质载体丰富多样。 关键词三:记录。文献记录知识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 什么是文献学? 一、定义:文献学是研究文献的科学。它除研究文献本身外,还要研究文献整理的内容与方法,文献学史、文献学理论等方面的内容。 二、文献学研究的内容: 洪湛侯《中国文献学新编》(1994)认为: 形体——载体、体裁、体例、体式; 方法——目录、版本、校勘、辨伪、辑佚、编纂; 历史——文献学史; 理论——文献学理论。 其中“形体”应改为“本体”,增加文献构成(内部结构)方面的内容。 三、 分类:由于“文献”的内容相当广泛,因此,文献学的内容也就非常丰富。从科学的分类上看,文献学可以分出许多分支学科。根据文献内容可分为:文学文献学、历史文献学、哲学文献学、民族文献学、政法文献学、方志文献学、语言文字学文献学、科技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