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课题名称:
中国古代的科技长廊
课题总负责人:黄晓敏
课题组成员:温领好、何奕霏
靖远海、梁志立
东莞中学
指导老师:杨建平
中国古代的科技长廊
一、课题背景: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科技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对世界闻名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国古代科技的里程碑——四大发明,对近代世界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课题目的及意义:
通过学习研究中国古代的科技艺术成果,从而更好的了解历史的脉动和时代的风貌。通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天文、数学、医学、农学汇聚悠悠万事,浓缩人生精华。
三、课题研究方法
资料法、讨论法、访谈法
四、课题研究步骤
时间为一个月:11月14――12月13日
11月14――11月15日分组、确定小组负责人;收集资料;确定具体课题
11月16--12月6日构思、讨论、写作
12月7――12月13日修改、打印、完成
五、课题成果:研究文章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成就
日食
日食,尤其是日全食是最引人注目的天象之一。我国古人早在三千多年以前,就对日食现象做了记载。最早的记载是《书经·胤征篇》,据考证,这次日食大概发生于夏代仲康元年。
在出土的商代甲骨卜辞中,被认定的日食纪事有5次。这是发生在公元前14世纪至12世纪之间的日食纪事。
在古书《诗经·小雅》中,也有日食纪事: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据考证,这次日食发生在周幽王六年,即公元前776年9月6日。
到了汉代,就不只是记录日食发生的时间了,对日食时的太阳位置、起止时刻、见食时间、食分(即日面所食部分占整个日面的比例)以及日食初亏所起的方位等,也多做明确记录。
例如《汉书·五行志》对发生于汉征和四年八月辛酉晦(公元前89年9月29日)的日食记载:不尽如钩,在亢二度,晡时食,从西北,日下晡时复。这条记录告诉我们,食分很大,光亮的太阳圆面只剩下一个钩形了,食起于西北方向,这时太阳位于亢宿二度等。
据统计仅春秋时代记载的日食就有37次,其中33次已经被证明是完全可靠的,如果从春秋时代起算到清乾隆年间为止,我国记录了大约有1000次左右,这不愧为世界上最完整的日食记录。现代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们,正在利用这些珍贵的史料探讨地球自转的不均性等重大课题。
流星
在繁星密布的夜晚,仰视天空,常常会看到一道白光飞流而逝,这就是流星现象,人们也称它作贼星。有时候又可以看到从天空中一个公共点,有无数亮光四下飞流,这就是壮丽的流星雨现象。后人通常以流星雨起始点所在的星座命名它的名称,如天琴座流星雨(群)、狮子座流星雨(群),等等。
中国古人对流星雨、流星的记载,也早于其他民族。古书《竹书纪年》中写道:“夏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陨如雨。”世界上天琴座流星雨最早、最详细的记录,见于中国的《左传》:“鲁庄公七年夏四月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鲁庄公七年公元前687年。对于公元461年南北宋时代出现的一次令人惊心动魄的天琴座流星雨,《宋书·天文志》做了十分精彩的记述:“大明五年……三月,月掩轩辕。……有流星数千万,或长或短,或大或小,并西行,至晚而止。”
在中国古人《新唐书·天文志》的记录中,英仙座流星雨出现时的壮丽情景,真扣人心弦:“唐开元二年五月乙卯晦,有星西北流,或如瓮,或如斗,贯弱极,小者不可胜数,天星尽摇,至曙乃止”。
中国古代的流星雨纪事达180次之多,其中天琴座流星雨记录了大约10次,英仙座流星雨大约12次,狮子座流星雨大约7次。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又一份珍贵的天文史料,对于现代研究流星群轨道的演变,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众所周知,流星体在地球大气中燃烧不完坠落到地面,便是陨石或陨铁。这一事实,中国古代史书中也不乏记载。对《春秋》所载鲁僖公16年陨石于宋五的记载,在《左传》一书中就明确指出:此“陨星也”。而《史记·天宫书》说得更加准确:“星坠至地,则石也。”
到了宋代,中国著名科学家沈括首次发现陨石中有以铁为主要成分的陨石,他在《梦溪笔谈》卷二十中明确地写道:“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一声,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视地中只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这件史实的记载是在公元1064年。而欧洲在公元1768年曾发现三块陨石,人们莫名其妙,巴黎科学院特推举当时一著名科学家进行研究,他研究的结论是:石在地面,没入土中,电击雷鸣,破土而出,非自天降。两相比较,相形见绌。
“星孛”是我国古代对彗星的称呼,此外还有蓬星、长星等称呼。
中国古代关于彗星的纪事也很早,最可靠的是古书《春秋》对出现于鲁文公十四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大君悦金沙三期客户答谢活动(汉唐文化)10.28.ppt
- 中广信地产辽宁阜新项目总体控制性计划.ppt
- 中国鼻内窥镜手术进展PowerPointPresentation.ppt
- 中国茶文化-第一章 茶叶.ppt
- 中国茶艺4.2.ppt
- 中国春节传统民俗.doc
- 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doc
- 中国当代文学史笔记大全.doc
- 中国的基本国策.doc
- 中国的三大自然区和三大经济地带.doc
- 2025年无人机低空医疗物资投放社会效益报告.docx
- 2025年再生塑料行业包装回收利用产业链重构研究.docx
- 《AI眼镜周边产品市场机遇:2025年终端销售与需求增长洞察》.docx
- 2025年坚果加工行业深加工技术突破与市场拓展策略报告.docx
- 2025年通信芯片行业技术竞争与未来趋势报告.docx
- 《2025年生鲜电商配送冷链事故分析与预防措施》.docx
- 《商业航天融资新趋势2025民营卫星企业资本涌入估值分析市场动态》.docx
- 2025年能源绿色健康行业创新技术与市场应用报告.docx
- 2025年无人机低空医疗救援通信方案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烹饪机器人行业市场集中度分析报告.docx
最近下载
- 矛盾纠纷调解课件.pptx VIP
- 人际沟通风格测试及分析.doc
- 2010-2023历年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docx VIP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pdf VIP
- 知到智慧树中华民族风情巡礼(青海民族大学)章节测试及答案.doc VIP
- TGXAS-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生物制剂皮下注射护理规范及编制说明.pdf
- 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东易日盛.doc VIP
- 电力电子技术期末考试试题答案(参考).doc VIP
- 垃圾清运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doc
-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模拟卷一(含答案).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