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格律诗平仄拗救.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律 是格律诗(又叫今体诗、近体诗)格律的简称。 包括四个方面:句数、押韵、平仄和对仗。 一、句数 律诗、律绝、排律(长律) 二、押韵 押韵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韵书是为帮助诗人选字押韵而编写的。陆法言《切韵》、陈彭年《广韵》、南宋“平水韵” “平水韵”虽为后出,但唐人作诗用韵与之相合。 律诗押韵的具体情况: 1.偶数句押韵 2.一般只押平声韵。 3.不能“出韵”,即韵脚必须使用同一韵部的字(声调、主要元音、韵尾相同) ,即一韵到底,不能用邻韵的字(当首句入韵时,首句的最后一个字可以选用邻韵字)。 三、平仄 讲究平仄是近体诗最本质的特点。 中古四声与现代汉语四声的对照。 律诗的基本句式(以五言为例):  仄仄平平仄(甲)  平平仄仄平(乙)  平平平仄仄(丙)  仄仄仄平平(丁) (七言是在五言的基础上加一对相反的平仄) 平仄的基本要求:   一句之中,平仄“相间”。   一联之内,平仄“相对”。   上下两联,平仄“相粘”。 根据粘对的原则可以推导出律诗的句式构成。 (一)律诗的四种不同格式 甲种句式(仄仄平平仄)开头:五言仄起仄收式。 乙种句式(平平仄仄平)开头:五言平起平收式。 丙种句式(平平平仄仄)开头:五言平起仄收式。 丁种句式(仄仄仄平平)开头:五言仄起平收式。 甲、丙开头为首句不入韵式,乙、丁开头为首句入韵式 (二)律诗的口诀与“拗救”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反映大致情况,但不尽正确。 律诗中,如果违反平仄格律,叫做“拗”。一个句子拗了,诗人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加以补救,叫做“救”,“拗”与“救”合起来称为“拗救”。经过拗救的句子仍然是合律的。 1.甲种句式关注三四字,口诀: 出三拗,对三救,可救可不救。 出四拗,对三救,一定得去救。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乙种句式关注第一字,口诀: 一拗三救救孤平。   恐惊天上人。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注意:“孤平”只针对乙种句式而言。 3.丙种句式关注第三字,口诀: 三拗四救一必平。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种句式又称“特种拗句”,往往用在尾联的出句。   山中一夜雨。(三拗一必平) 4.丁种句式注意第三字,绝不能改仄为平,否则就成了“三平调”,是律诗的大忌。 归纳“一三五要论,二四六不分明”之处。 练习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根据普通话读音判断古入声字 符合以下条件的字通常是古入声字: 1.声母是不送气的塞音和塞擦音(b、d、g、j、z、zh)而读阳平的字。 2.üe韵母的字,除“瘸、靴”外。 3.Uo韵母和翘舌声母相拼的字。 4.声母f、z、c、s和a相拼的字。 符合以下条件的字通常不是古入声字: 1.鼻音韵尾的字。 2.读zi、ci、si的字。 3.韵母是uei、uai的字。 四、对仗 律诗一般在中间两联使用。 律绝大多不用对仗。 排律除首尾两联外,一律用对仗。 律诗特有的对仗:   1.借对(借意、借音)   2.流水对(一联中的两句,字面对仗、意思相承) 第四章 语法(一) 实词和句式 第一节 词类活用 一、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 (一)1.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 划分标准:词的语法特征(主要是语法功能) 。    划分目的:讲清语言的组织规则(包括词的语法意义和句子结构)     2. 文言文词类的划分情况: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叹词 (二)词类活用主要跟名词、动词、形容词有关。  三类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 名词——人和事物名称;主语、宾语、定语、谓语。 动词——动作、行为和发展变化;谓语。 形容词——事物的性质和状态;定语、状语和谓语。 二、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概述 (一)词类的活用——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具备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和词汇意义,这种现象就叫做“词类活用”。   1.两个要素:“词有定类”;语法功能“临时改变”   2.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的区别   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草木有生而无知。《荀子·王制》 ⑵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楚辞·渔父》) 沛公不喜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汉书·郦食其传》) (3)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衣弊履穿,贫也。(《庄子·山木》) 小结:词的兼类,是词义引申的结果,词义固定,不是临时的。词类活用是词在特定语境中临时具有了别类词的特征,词义不固定。不过,有

文档评论(0)

taotao0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