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经济的今与昔.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常州经济的今与昔——期待与展望 回顾常州经济所走过的百年历程,有欣喜,有徘徊,甚至有痛苦,磕磕绊绊走到今天,经济总量已居全省13地级市前位,整体工业水平、科技含量、人均生活水平、百姓幸福指数各方面指标已位列全省前列,市府抓住历史赋予的发展机遇,在近几年内通过招商引资,科学发展观,全市工业发展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人民收入普遍提高,居住环境改善,城市交通快捷便利,全市人民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30年所带来的福祉。 常州地处长江下游平原,东毗邻国际大都市上海,西接省府南京,沪宁高铁、京沪高铁、京杭运河穿城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快捷方便的物质流动给经济高速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常州自古漕运发达,土地肥沃,人杰物华,盛产大米、蚕丝,这些资源条件催生了早期的工业雏形,食品加工、织造、制铁、木业、手工作坊构成了民国初期的工业基础。在巨富商贾通过基本生活资源的交易取得第一桶金后,把热钱投入其他行业,拓展市场,积累了资本,创造了产业。我市工业向多方面、多领域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当时常州实业家刘国钧的纺织厂在我市有数家,后来又先后在上海、香港等地增设分厂,随着农村大量闲置劳动力进城务工,生产成本低廉,产品质量稳定,市场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常州纺织业为龙头老大地位,傲视群雄的欣欣向荣的局面,给常州的工业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发展机遇,相继又诞生了机械制造、冶金、轻工等产业,印染、轻工等各行业的快速发展。到解放初期,常州工业可谓门类齐全、品种繁多,在周边城市中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优势。建国后,常州得益于良好的工业基础,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企业逐步做强做大,电子、农机、钟表、车辆、化工机械、自行车等行业成为新生代行业的主力军。至70年代初常州已形成四大名角(常柴、东印、金狮、灯芯绒)唱主戏,净、墨、丑角齐登场的工业格局,常州成为全国中小城市工业发展的样板。当时有一个口号叫“中小城市学常州”。常州的影响和地位在全省举足轻重,周边城市难望其项背。各项经济指标遥遥领先苏南地区的苏州、无锡,形成一城独大的局面。到80年代中后期创立的国有企业金牌产品为全省之最。工业基础最为雄厚,上交国家的财税居然超过广东全省。80年代后期,又率先开发出了洗衣机、电冰箱、彩电、摩托车等民用产品,在整个苏南地区独领风骚,常州经验成为周边城市争相效仿的标杆型城市。 “月盈则亏,盛极必衰”这是事物发展的不破铁律,常州经济也没逃脱这魔咒般的怪圈。常州地方经济走到80年代末期鼎盛的辉煌期后,开始从巅峰跌入低谷,经济的发展步入了“过山车”般的轨迹,起伏不定,没有抓住邓小平90年代初南巡讲话后给沉海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的一阵春风,领导思想僵化,缺乏进取精神,对经济发展规律捉摸不透,守成老业,骄傲自满,逐步丧失原有的工业优势,被苏州、无锡的高速发展远远抛在后面。2008年南通的经济总量已超越常州而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全市各方面的发展严重滞后于周边城市,没有形成产业优势项目,迅速成为同业龙头老头地位,带动相关产品的同步发展。反省常州经济发展之路曲折坎坷,由盛转衰,其中经验教训是多方面的。 一、领导观念落后,思想僵化 常州、无锡与我市相邻,地理位置、资源条件相差不多,但从90年代初二线城市得到迅速发展的内在因素就是苏州、无锡政府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抓住发展机遇,思想开放,作风严谨,胆魄过人。苏州利用招商策略吸纳世界500强企业,入注苏州工业园建设区设部建厂,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先进的加工工艺、精湛的技术,做强IT产业,相继带动相关产业跟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经济发展步入良性循环,通过引进技术,缩短了与世界高端产业的距离,在很短时间就见到效果,不出几年,工业产值就超过千万亿,是常州的3倍多。无锡走的是做强乡镇企业,扶植骨干大中型企业之路,形成产业巨挚,先后形成钢铁、装备制造业,特种设备制造等行业大鳌,地方经济实力壮大。反观常州却沿续老套路,对现有工业结构没有及时调整,对老国有产品财政投入小,技术改造慢,产品陈旧老套,缺乏市场竞争力。最终四大名牌全部消亡,当然这有历史和国情特点的原因,但最重要的是,企业缺乏良好的规划,政府引导导向不够,面对激烈残酷的市场竞争没有活力。 二、财政投入少,产业缺乏技术支撑 苏南地区在80年初改革开放初期,乡镇企业遍地开花,在初始阶段,谁也没过硬的技术、足够的资金,苏锡常地区乡镇企业处于同一水平线,不分上下,产品面貌一致,质量相差不多。经过十多年的砺练,脑子活络的企业家开始把目光盯上国外先进的装备和先进的技术,开始走引进仿制的道路,走上了一条发展的捷径。通过消化吸收,在产品档次上接近了与发展国家的差距,同时又锻炼了自身的员工队伍,一下子就走在了同行们的前位,生产出的产品外形美观,质量可靠,挤兑了落后淘汰产品,企业得到迅速提高,具有先进技术的支撑,产品开始走入国际市场,同样的企业

文档评论(0)

youshan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