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大学城启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首个大学城举债扩建10年留下逾20亿元债务 核心提示:中国首个大学城廊坊大学城经过10年的举债扩张,资金链断裂,身后留下了超20亿元的债务,这只是中国高校一轮轮扩张的缩影,其疯狂与无序让人反思。 高尔夫别墅的广告。 凯旋门,中学校长刘志毅为中国第一个大学城设计的城门。 红网6月24日报道 从1999年高考大扩招开始,中国许多大学仿佛一夜成为企业。扩招——举债扩建——再扩招还债,成为普遍的运转逻辑。 大学城也突然成为一门中国特色的时髦生意,在地方政府经营城市的思路下成为拉动城市经济的“新项目”。 然而,经过十年疯狂建设后,当这个“产业”里,高校资源的供给曲线一路向上时,需求曲线却从2008年起掉头向下,至今三年里高考生已减少100万。 “产业”的拐点正在出现。 而真正的考验是,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依然搅在一起的高校 “产业”里,竞争的失败者们能否退出?谁来为他们的巨额债务埋单? 大学城和独立学院,是这场“产业化”运动的两种典型产品,本报记者调查了最近发生的上海财经大学独立学院停办事件和第一个大学城的生死轮回,以为十年之记。 我们呼唤并期待,让大学的归大学,企业的归企业。 ■ 在地方政府的鼎力相助下,一个中学校长的突发奇想变成现实,中国持续至今的大学城热由此发酵。 ■ 十年后,大学城中,预想的十万学生只有三成,城里只剩一群讨债的人和卖疯了的高尔夫别墅。 ■ 这时候,全国已有50多个大学城。 中学校长开启大学城时代 “一条街,两边是商铺,那叫大排档;如果两边都是大学,那就叫大学城。” 中学校长刘志毅没有想到,十多年前他的一次突发奇想,竟然开启了中国教育的一个新时代——“城”时代。 那是1998年5月的一天,48岁的刘志毅接到一个电话,是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工会主席张忠华打来的:“有位归国华侨想向你请教问题,你去不去?” 这位华侨名叫爱新觉罗·显琦,是清末八大亲王之一的肃亲王善耆之女,彼时在廊坊办了个爱心日语培训学校,经营一直不好,便想向时任北京二十五中校长的刘志毅请教。 刘当时声名在外。1993年,他率先在二十五中打破了教师的铁饭碗,实行全员招聘;此后又提出“民办公助”(学校由国家所有,而采取民办形式经营,自负盈亏)的办学理念,并让二十五中成为第一个吃螃蟹者。 第二天,刘志毅便去了廊坊,看着学校周围的大片空地,他给出了第一个主意:要不办个大专? 彼时,技能人才正缺,职业教育被提上中国教育大纲。而廊坊,恰好又没有这方面的民营学校。 饭后,他们在学校周围散步,看着一望无涯的庄稼地,刘随口问了句:这些地能不能用?要不办个大学城吧? “大学城?”陪同者几乎是异口同声地问,“什么叫大学城?” “一条街,两边是商铺,那叫大排档;如果两边都是大学,那就叫大学城。”刘志毅打了个比方。 那时候国内对大学城的理解几近空白。其实大学城的概念在西方早已出现:牛津、剑桥以及日本的筑波等,都是比较成功的典范。 刘随口而出的想法,一开始并没有引起注意,当天他便回了北京。没想到,几天之后,对方打来电话,“你这个主意好,再来廊坊一趟吧。” 同盟军 与常务副市长一起来的,还有廊坊经济开发区、教育局、土地局等重要部门的一把手。优惠条件当场谈妥,土地5.5万元一亩,是当时市场价的六分之一。 6月17日,在北京的办公室里,已转任北京八中怡海分校校长的刘志毅对南方周末记者坦承,在提出建大学城的想法之前,他也没做过专门研究,“只是在书上看到过这个概念”。 但这并不妨碍他的“天马行空”,“国外的经验都证明,一个大学城往往能带动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他给对方描述的蓝图是,北京到天津,相距100公里,而廊坊,刚好处于两地的中间点,在这里建一座城,引来各类大学,周边再建好相关配套,就能将北京和天津连为一体。 对廊坊来说,这是个一本万利的生意。平地而起一座城,投资、消费的带动作用不说,知识和人才的积聚,对与北京相邻,但差距却在十万八千里的廊坊来说,想起来就很美妙。 事实上,大学城的选址,也恰好在廊坊经济开发区内,“我们的想法是,大学培养人才,直接送往周边企业,不但解决了就业,也解决了企业的人才培养难题。” 这些,都成了刘志毅说服他人的逻辑和理论体系。 同盟军很快就找到了。 1998年6月,爱新觉罗·显琦将建大学城的想法告诉了北京外企服务总公司常务副总勒振国,后者亦相当兴奋,专门在北京城市宾馆宴请刘志毅,听其讲述办“城”思路。 北京外企服务总公司是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国企,实力雄厚。它的加入,让投资方的队伍遽然壮大。 他们的想法与正着急招商引资的廊坊市政府一拍即合,后者的效率出乎他们想象。第二年8月,在廊坊爱心日语培训学校,他们与当时的廊坊市常务副市场刘学库见面。与他一同前来的,还有廊坊经济开发区、教育局、土地

文档评论(0)

youshan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