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寿一中2008届高三政治周考试题《哲学上册》旧人教.doc

汉寿一中2008届高三政治周考试题《哲学上册》旧人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寿一中2008届高三政治周考试题--《哲学上册》 2008. 1. 9 命题人:刘桃红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第I卷 选择题(分)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分)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B.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问题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问题 .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用“和而不同”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不仅有利于善待友邦,也有利于国际社会化解矛盾。材料中的“和而不同”体现着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方向转化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矛盾是普通存在的,但我们应采取正确的态度面对矛盾 .“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的做法??? 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否认了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特殊性之中 ????????肯定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A.???????? ???? ? B.??????????????? ?C.??????????? ???? D. 4.. A、①②④⑤⑦   B、②④⑥  C、①②④⑥  D、②③⑥⑦ 2007年国庆节前夕,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湖北省筹委会收到一份特殊的展品,该展品是一幅剪纸作品,名为《回娘家》(如右图),作者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回答~题。 .剪纸由于受到材料和工具局限,在处理形象时,不能采取写实手法,而更强调写意:抓住形象的主要部分,大胆舍去次要部分,使主体一目了然。在《同娘家》中,突出的是两个人物,一辆花车,花车也只有一个轮子,作品形象夸张、简洁、优美,富有节奏感。这说明 A.艺术创作强调从艺术想象出发 B.写实手法不可能产生真正的艺术 C.艺术创作不需要细节的真实 D.艺术创作是高于现实的能动反映 .在构图上,剪纸不同于其他绘画,它较难表现三度空间、场景和形象的层层重叠,而主要依据形象在内容上的联系,较多使用组合的手法,在造型上夸张变形,做出对称、均齐、平衡、组合、连续等处理,因而对于物象之间的比例和透视关系,也往往要有所突破。它甚至可以把太阳、月亮、星星、飞鸟、云彩,同地面上的建筑物、人群、动物同时安排在一个画面上。这说明 A.剪纸艺术不遵循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 B.剪纸艺术比其他艺术形式有更大的局限性 C.剪纸艺术在表现手法上有自己的特点 D.剪纸艺术可以创造新的客观联系 8.从右图漫画可以看出 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甲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 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 A. B.C. D. 9.发展农村各项事业必须充分考虑农民可以承受的程度,如果采取竭泽而渔的做法,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从哲学上看,“竭泽而渔”的做法忽视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无视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A. B. C. D. 10.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很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 A.任何事物都有优点和缺点?????????????????????? B.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C.任何矛盾都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D.不能夸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属性 11.淮河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使淮河生态急剧恶化,河流的自然水文性质被彻底改变,淮河基本丧失了自净能力。这说明人处理自身同自然界的关系首要的问题是 A.适应自然、等待自然的恩赐B.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 C.改造自然、征服自然D.改变自然物固有的属性和变化发展规律 12.淮河特大污染团的爆发,不仅暴露出淮河流域严重的生态问题,也给淮河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从哲学上看,这充分说明 A.任何一个事物都和它周围的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B.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承认了事物的客观联系,就能提高人们改造自然的成效 D.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13.淮河污染治理耗时10年,国家、地方和众多企业先后投入600多亿元的巨资,但成效不大,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地方保护和依赖GDP的发展观念。从哲学上看,这要求我们 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必须坚持把国家、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