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古田五中08届高三政治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哲学常识上册).doc

福建省古田五中08届高三政治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哲学常识上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福建省古田五中08届高三政治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哲学常识上册)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第Ⅰ卷客观性试题(50分) 一、选择题(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共50分)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中诗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即在农历四月,山脚下已是“芳菲尽”的时候,山顶上的大林寺则是桃花盛开,一片春色。据此回答1—2题。 1.白居易诗描写的景色表明: A.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不可预测的 B.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 C.矛盾具有特殊性 D.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2.诗中描写的情景对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启示是: ①必须做到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必须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必须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福娃是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他们的造型融入了鱼、大熊猫、奥林匹克圣火、藏羚羊以及燕子的形象。福娃向世界各地的孩子们传递友谊、和平、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回答3~4题。 3.福娃的创意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来源于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这说明: 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观的、如实的反映 B.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 C.艺术创作纯属人的主观创造性 D.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4.李载仁是唐朝皇族的后裔,他生性迂腐,从不吃猪肉。有一次,家里的仆人打架了,李载仁大怒,叫人立即从厨房里拿来大饼和猪肉,让打架的人当着他的面吃下去,并且警告说:以后如果胆敢再打架,一定要在猪肉里加上酥油来重重地惩罚你们。(冯梦龙《古今谭概》)李载仁用吃肉来惩罚仆人的错误,从哲学角度看这种行为: A.脱离了客观实际,以个人好恶来办事情 B.犯了教条主义错误 C.体现了利益的立足点不同,对事物的反映不同 D.思维方法的差异导致人们对事物的看法不同 5.人们常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下列与这一观点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A.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B.十个指头有长短,山中树木有高低 C.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D.擒贼先擒王,挽弓当挽强 6. 有人用了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中国经济像一个巨人,“三农”却成了巨人的“短腿”,这让巨人再怎么有力量也跑不起来。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不能离开整体而存在 B.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状态对整体功能的发挥有决定作用 C.整体和部分是有区别的 D.物质是世界的本质 7.“瑞雪兆丰年”和“乌鸦叫丧,喜鹊叫喜”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是胡乱的联系 B.都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联系观 C.都认为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D.前者坚持了联系的观点,后者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8.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初等具有丰富个性的典型形象。而对于林黛玉这个人物,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认识,“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林妹妹”、以上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 ②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不可能有共同的认识 ③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④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鲶鱼效应”是渔民发现的一种使捕获的鱼保持鲜活的方法,通常打捞到船舱里的鱼时间一长容易萎靡不振,死亡率高,而放入几条凶猛的鲶鱼,就把整个鱼群激活了。 据此回答9—10题。 9.“鲶鱼效应”体现的哲理是: A.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0.如果船舱中放入的鲶鱼过多,则效果适得其反。这说明: A.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必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人们能够改造和利用规律 11.下列选项中,反映矛盾同一性道理的俗语是: A.不见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