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3. 便携式多参数磁性分析仪在炉管检测方面的应用
4.3.1 引言
乙烯裂解炉通常采用HP系列的奥氏体耐热钢,炉管实际服役过程中由于操作及工艺流程等原因会在超高温下运行,在实际中可以观察到奥氏体耐热钢炉管经过长期高温运行,原本属于无磁性奥氏体耐热钢,微观组织发生变化,局部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磁性现象。
由金属材料学可知,合金元素在钢中有两种主要的存在形式——存在于固溶体中或形成碳化物,因为形成合金固溶体要产生晶格畸变,有畸变的晶格是不稳定的,在高温下,如果合金原子有充分的活动能力,它就会从固溶体中出来逐渐转移到结构较为稳定的碳化物中。固溶体中合金元素的贫化会使固溶强化这一强化机制削弱,从而会使钢的强度、蠕变极限和持久强度下降,对高温部件的安全运行是不利的。
已有研究表明【】奥氏体耐热钢高温运行后从固溶体中析出碳化物及金属间化合物σ相,使钢材的强度、塑性等性能下降,并增加了晶间腐蚀的敏感性。σ相的析出还导致磁性的增加,向火面和爆口处的碳化物σ相析出较多,磁场强度较高;σ相是铁素体高铬钢、奥氏体一铁素体钢和镍铬奥氏体不锈钢在长期高温下产生的新相。σ相是铁和铬的金属间化合物,性质硬而脆,它通常沿铁素体或奥氏体晶界析出,可使钢的蠕变极限和持久强度降低,并使钢的塑性和冲击韧性降低。
σ相的成分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可简写成FeCr,σ相对钢的性能影响程度取决于它的数量和分布。在资料指出【】,当钢中出现5%(体积)的σ相时,可使钢的冲击值降到原来的四分之一。磁性的强弱和钢材的损伤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结合金相分析结果和磁场强度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炉管在高温下长期运行后,金相组织为奥氏体+碳化物,碳化物沿晶界析出,同时在沿晶界析出σ相。奥氏体不锈钢的组织发生老化,抗氧化性能降低和对晶间腐蚀敏感性增加:在磁性方面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向火面的碳化物和σ相析出较多,磁场强度较高,背火面的碳化物析出较少和基体无σ相析出,磁场强度很小。
乙烯裂解炉炉管在高温、高碳氛围等恶劣环境下服役的过程中,炉管材料的机械性能必然因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特征改变而降级,同时也改变了材料的磁滞特征参数,因其非常敏感于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的变化。相反,材料的磁滞回线形状特征参数的变化也反应了材料内部微观组织结构特征的变化:可以通过刻画和评估材料的磁滞行为,以一种无损的方式,来识别材料的微观结构变化和监测材料机械性能的降级。
本节利用一种新型的炉管无损检测仪器——便携式多参数磁性分析仪对不同状态下的炉管进行磁性参数------矫顽力、剩磁和微分磁导率等测试,由于渗碳使炉管导磁率升高,根据此原理可进行渗碳层厚度测量,分析渗碳层厚度与磁性参数如矫顽力的对应关系,研究如何用矫顽力数值来表征炉管的渗碳层厚度,最终确定该仪器在炉管检测方面的有效性。
4.3.2 实验材料及方法
本节中实验选用四种不同的炉管分别为第二节中的1#炉管(未服役裂解炉炉管)、2#炉管(未服役转化炉炉管)、h#炉管(已服役裂解炉炉管)、c#炉管(已服役转化炉炉管)。在实际工况中,裂解炉发生损坏的概率较大,转化炉相对较小,本章分别选取未服役及服役后的裂解炉炉管和转化炉炉管进行研究,每种炉管所进行的渗碳实验具体工艺见第二节第X节,从而获得不同的渗碳层厚度。采用乌克兰SSE公司生产的便携式磁性分析仪在每种炉管的10mm、150mm、290mm处进行矫顽力测试,根据炉管管径大小,将炉管的环向均匀分为几个区域,对每个区域的环向与轴向分别进行矫顽力的测试;由于该仪器所测的渗碳层厚度是针对炉管内外壁总渗碳层厚度之和,因此将炉管外壁车削2mm,去除外壁的渗碳层,可以模拟炉管较薄渗碳层下的矫顽力,用同样方法再次进行矫顽力测试后,获得炉管不同渗碳层厚度与矫顽力的对应关系,对大量实验数据整理分析,通过数据拟合,得到矫顽力值与渗碳层厚度的关系式,最终确定如何用矫顽力来表征渗碳层厚度。
4.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3.1 1#炉管矫顽力测试实验
研究未服役裂解炉常用炉管HP40Nb(25Cr35NiNb-MA),尺寸规格Φ70*6mm,进行不同时间低压高温渗碳实验后(具体渗碳工艺见第X章),获得不同强渗碳层厚度,具体统计结果如表3-1所示。由于在炉管铸造过程中内外壁形成的组织不同,而且外壁有“杨梅”粒子保护,所以实验后,外壁的强渗碳层较内壁要薄,实际工况中,炉管长期在高温渗碳气氛中运行,内壁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渗碳。
表3-1 1#炉管进行不同时间渗碳后强渗碳层厚度统计结果
强渗碳层厚度(μm)
渗碳时间(h) 外壁 内壁 总渗碳层厚度 5 440 440 880 8 460 530 990 10h 500 570 1070 采用便携式磁性分析仪,对未服役炉管与进行不同时间渗碳实验后的炉管进行矫顽力测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pdf
- 事件与概率(古典概率、条件概率、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小题综合解析- 十年(2015-2024)高考真题数学分项汇编(全国).pdf VIP
- (2025)小学生诗词大会竞赛试题及标准答案.docx VIP
- 临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VIP
- 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谱系疾病与抗糖脂抗体相关性研究进展 .pdf VIP
- 2025年钛铁项目建设总纲及方案.docx
- AB-罗克韦尔PowerFlex755变频器操作说明.pdf
-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颜色变变变》含课件.pptx VIP
- 2025诗词大会精选100题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小学诗词大会精选100题题库(含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