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第四单元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重点) 2.梳理文章的思路,学会寻找文章的中心论点。(难点) 英国著名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院士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在上古和中古时代,中国科学技术一直保持西方望尘莫及的发展水平……而中国文明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与此相应的现代科学,其阻碍因素又是什么?”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你能解开这个难题吗?学习了本篇课文,我们或许能够得到启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学习议论文至今,你觉得应该如何找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我们)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找中心论点,首先要在一些明显的位置上找,如标题,首段,开头二、三段,结尾段。 如果没有明显的语段,可以从文中提取重要信息,自己组合语句。 2.【选做题】《大学》中与“格物”“致知”有关的原文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由此可见“格物致知”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具有怎样的作用和地位?这种精神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是否得到了大力传扬?为什么? 语段表明:格物致知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出发点,对于人的一生具有根本性、基础性的作用,也就是说是否具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将影响人的一生。 中国传统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即不重视自然科学的实验精神。 原因:中国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也就是说狭隘地理解了其作用。 3.实验精神(“格物致知”精神)为什么很重要?应该怎样进行实验? 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实验的方法:(1)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地观察,而是积极地探测。(2)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 4.既然实验精神如此重要,当今的中国学生是否已经很重视它了呢?为什么? 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思维而不愿动手。 误以为埋头读书就可以应付一切,结果对实际毫无帮助。 5.格物致知精神仅仅适用于自然科学研究吗?它还可以用在哪里? 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都不可缺少。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