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老师古脉法新讲MicrosoftWord.doc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47讲)现在我们开始讲。停课好一段时间了,现在天气比较暖和,所以又开始讲课了。前段时间,晚上讲课太冷,很多人回家也不方便。 前面是讲到《伤寒论》的“太阳篇”,但是呢,这回不讲伤寒论了,继续把以前讲过的伤寒论脉法跟大家再次阐述温习一次。脉法呢,我依据的还是张仲景,即仲景《伤寒论》的“平脉辩脉序”,根据这个线索和他的条文来阐述,和他的原意还是一样的,但是不尽相同,不会拘泥于他的条文。 首先呢,既然讲脉法,先要知道“脉”是什么。我们面对一个病人的时候,三指既按,候到脉息的动止现象,这个叫脉象。我们要体会到什么,要感受到什么,这个是我们学脉法首先要突破的;然后,再通过脉法领会到病人具体的“象”,现象,也就是所说的脉象;然后再根据五行、阴阳归类、模拟;模拟完了以后,再用《伤寒论》六经之法来看太过不及之处,知犯何逆,知道问题出在哪个地方,再根据病人的起居、饮食、禀赋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分析病是怎么产生的。知犯何逆,知道产生的原因以后才能随证而治之,就是要解决掉病因,包括内在的、外在的、周围的环境都要改善。在临床之中,我治一些病呢,光凭药石的治疗,其实效果是有限的。因为病人产生这个疾病有他不同的原因,生活、个人生活的节律、家庭、个人喜好、思想上的一些认识、外在的一些境遇、内心情感的变化等等,这些都导致了五脏之气违和;如果外在的因素很强烈,又持续不能改变,这就是疾病产生的一个因素。咱们现在治病面对的人群多是城市的,他们生活压力大,内心情感比较纠结,各种内在的外在的因素比较复杂。同样的,农村人跟自然万物打交道多点的,内在外在纠结、名利相争简单一些,环境相对单纯,那时候用药,你单纯观其脉证,随证治之,治完以后,这个疾病的复发几率小。现在在城市治病,随证治之以后马上就有效,但是效果会有限,你不治了会马上反复,而且经常这么治,效果就不佳了,拖得时间长了反而变成了一个虚损证。 所以说,我们面对一个脉象,首先要体会它的象是怎么回事。这也是我讲课有别于现在很多教科书以及很多讲脉法的老师的地方。脉象怎么体会呢?必须要由心去感受它。一个脉象的动止出现了,展现在我们面前了,怎么去感受?我以前老是说“学医之道,虚静为宝”,为什么要虚静呢?把个人固有的成见和想法,内在的、外在的一些主张等等慢慢排谴掉,逐渐清晰下来,然后此时你才能体会到外物。这在中国儒家叫“仁”。中国有个成语叫“麻木不仁”,何意?很多人学科学或其它都麻木不仁,思想都太僵化,什么都是按理论,按教条来,没有感受。西医是按指征,按它的理论知识,到哪一期,该怎么办。中医也容易这样。由于先前形成文字的东西太多,逐渐就形成了理论教材。我们看见一个事物,分析它的时候,找不到东西可以依靠,这时候教条的威慑力就出来了——你看,别人有那么多东西,分析出来头头是道,哎呀,我这一片空白,怎么办呢,心里太没着没落的了,就觉得自己很不靠谱。这时候恰恰是要像古人说的那样,“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你能定下来,静下来,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去感受,才体会到这个脉的感觉。能体会到脉的感觉就说明这个人内心的很多障碍慢慢地变得薄弱了。如果障碍很明显的话,就会导致你和脉法,你和别人沟通的一个障碍。静下来后的沟通是很直接的,就像仲景的《伤寒论》脉法一样。 从古到今论述脉法的人很多。首先是《素女脉诀》,这本书现在找不到了,“医不三世,不服其药”,这书最早。当然,《内经》里面关于脉法的论述,也是非常详细的。其次是《脉经》,它主要是论述了扁鹊、仲景、以及黄帝、岐伯等人的一个脉法的专门体系。接着就是仲景的脉法了,仲景脉法主要体现在“平脉辩脉序”。大家在看这些脉法的时候往往首先感觉到,就是不直观——古书没有讲这个脉法到底有几种,每一种到底主什么病。他们很多没有这么干脆利落地讲出来,其实这正是古人的高明之处。后代这种直观的书逐渐出来了,像元代滑寿的《诊家枢要》,是当时的脉学著作,从这以后才是《四诊集要》《频湖脉学》这些。当然,《濒湖脉学》在这里是条分缕析,最直观最清晰的论述。 这就成为两种论述方法。我最初学医时也是看不懂脉法,看了滑寿讲某脉主某病,某脉何形,然后看病时按图索骥去找,可以找到某种脉象;但是当时我有一个问题:某脉何形,某脉为什么是这种形状?这种形状代表了什么?某脉主某病,某脉为什么主某病?之所以有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在临床的时候某脉并不一定主那种病,只是在普通情况下才有这种病。比如像《濒湖脉学》讲,尺中浮,“尺中溲便不流通”,尺脉如果浮了就要考虑二便不通;其实临床上这个尺脉浮,二便没有问题的,这也很普遍。所以这里面讲,某脉为什么主某病,为什么不主,这理论就出现了一个衔接问题。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把黄元御的医理体会透彻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解决不了话就变成经验学说了;解释得了的话,这就比较圆融,因为你知道这个脉为什么

文档评论(0)

gangsh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