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校讲稿-第三次课.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2 消毒与灭菌 一、基本概念 1.消 毒:指杀灭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不包括芽胞和非 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2.灭 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病原微生 物和非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和芽胞。 3.防 腐:防止或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 4.无 菌:不含活菌的意思。 5.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品的一种操作技术。 二、消毒灭菌的方法 ㈠物理方法:热力、紫外线、滤过除菌、超声波等。 同温,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效果好。 (1)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较易凝固。 (2)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 (3)湿热的蒸汽有潜热。 原因 ⒈热力灭菌法 热 力 灭 菌 法 干热灭菌法 湿热灭菌法 焚烧----灭菌最彻底 烧灼----直接用火焰灭菌 干烤----加热160-180℃ 2H 高压蒸汽灭菌法 103.43kpa, 121 ℃ 20~30分钟 煮沸消毒法 水煮100 ℃ 5分钟(繁殖体)~2小时(芽胞) 流通蒸汽消毒法 巴氏消毒法 间歇蒸汽灭菌法 水蒸汽100 ℃ 15~30分钟(繁殖体) 反复多次流动蒸汽间歇加热灭菌 较低的温度(71 ℃ 30秒)杀灭致病菌 高温 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 (normal autoclving) 是湿热灭中最好方法,通常在1.05kg/cm2,的压力下面(此时 温度121oC)处理15-30min。 要排冷,否则会形成假压,虽然压力达到要求,温度却达不到相应高度,而影响灭菌效果。 新式高压蒸汽灭菌锅 ⒉辐射杀菌法 紫外线 杀菌机理: 波长200~300m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 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 穿透力较弱对人有害 特 点: 应用范围:空气及物体表面消毒 ㈡、化学方法 机理: ①使菌体蛋白质变性凝固 ②干扰细菌代谢 ③损伤细菌细胞膜 ⒊滤过除菌 ⒋超声波除菌 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 (1)消毒剂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理化性质。表面活性剂对革兰 氏阳性菌的灭菌效果比对革兰氏阴性菌好,龙胆紫对葡萄球菌 的效果特别强。 (2)微生物污染程度。污染越严重,消毒就越困难,须加大消毒剂 浓度、延长消毒作用时间。 (3)微生物种类和菌龄。芽胞抵抗力最强,幼龄菌比老龄菌敏感。 (4)环境因素。细菌和有机物特别是蛋白质混在一起时,某些消毒 剂效果受明显影响。消毒皮肤及器械前应先清洁再消毒。 (5)温度、湿度、酸碱度。温度升高消毒加快。湿度对减弱气体消 毒剂效果。不同试剂所需酸碱度不同。季胺盐类如戊二醛碱性 环境中效果较好;酚类和次氯酸盐药剂酸性环境中效果佳。 (6)化学拮抗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降低季胺盐类和洗比泰消毒 作用,故不能将新洁尔灭等消毒剂与肥皂、阴离子洗涤剂合用。 次氯酸盐和过氧乙酸会被硫代硫酸钠中和,金属离子对消毒效 果也有影响。   常规的消毒剂 第三节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3.1 病原菌的致病因素 §3.2 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3.1 病原菌的致病因素 一、基本概念 病原菌引起传染的能力,取决于它们的致病性和毒力。 1.致病性:病原菌在特定寄主体内定居、增殖并引起 疾病的性质,同一种病原菌的不同菌株的病原性存在 差异,致病性是菌株的特征之一。 要点:①病原菌的致病性是对特定的宿主而言的。 ②不同病原菌对寄主机体的病理过程不同。 2.毒 力: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程度,即致病性的程度。 各种病原菌的毒力不同,同一种细菌也有强毒、弱毒及 无毒株之分。 毒力 侵袭力 菌体表面结构 侵袭性酶(胞外酶) 粘附因子(菌毛等) 荚膜、微荚膜或类似结构 血浆凝固酶 透明质酸酶 链激酶 毒 素 内毒素 外毒素 二、构成病原菌毒力的因素 (一)侵袭力(invasiveness) 定义:病原菌突破动物机体的防御屏障,并能在机体内定居、生 长繁殖和蔓延扩散的能力。 构成因素: 1.菌毛等粘附因子:细菌引起感染一般需先粘附在宿主的呼吸道、 消化道或泌尿生殖道等粘膜上皮细胞上,以免被呼吸道的纤毛运动、 肠蠕动或粘液分泌等活动所清除。然后在局部定居,进而繁殖扩散。 粘附作用是细菌引起感染的首要条件。 粘附因子或粘附素: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统称为粘附因子。 G-:菌毛(产毒性大肠杆菌) 粘附因子 G+:菌体表面的毛发样突出物(A群链球菌膜磷壁酸) 菌毛的粘附作用具有组织特异性。如:产毒性大肠杆菌粘

文档评论(0)

kxiachiq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