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2012)
一 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1)年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女性稍多。
(2)病史:多有外伤史。
(3)症状:髋部疼痛,肿胀明显,大粗隆处压痛,典型外旋、短缩畸形,可触及骨擦音,功能障碍。
(4)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类型。
2.西医诊断:参照《实用骨科学》第三版(徐银坎、葛宝丰、胥少汀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
(1)多见于老年患者。患髋直接或间接暴力外伤史。
(2)外伤后引起髋部剧烈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
(3)患髋肿胀,局部皮下淤血,下肢外旋短缩畸形明显,大粗隆部压痛明显。
(4)拍摄x光片可明确骨折及分型。
(二)骨折分型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骨科分会制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症候分类标准。
1.顺粗隆间型:伤肢有短缩,内收,外旋畸形,骨折线自大粗隆顶点开始,斜向内下方行走,达小粗隆部。
2.反粗隆间型:伤肢有短缩,外展,外旋略形,骨折线自大粗隆下方斜向内上方,达小粗隆的上方。
3.粗隆下型:骨折线经过大小粗隆的下方。
此外,尚有Evans分型,参照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实用骨科学》第三版中介绍的Evans分型系统进行分型。
I型:顺粗隆间骨折,无骨折移位,为稳定型骨折。
II型:骨折线至小粗隆上缘,该处骨皮质可压陷或否,骨折移位呈内翻畸形。
IIIA型:粗隆间骨折+小粗隆骨折,内翻畸形。
IIIB型:粗隆间骨折+大粗隆骨折,成为单独骨折块。
IV型:粗隆间骨折+大小粗隆骨折,亦可粉碎骨折。
V型:反粗隆骨折,即骨折线自小粗隆至大粗隆下.
(三)疾病分期
1.早期:伤后2周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四)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常见证候:
早期:血瘀气滞证;
中期:瘀血凝滞证;
后期:肝肾亏虚证;
二、治疗方案
(一)整复和固定
1.整复
1.1 对于无移位的骨折无须整复。
1.2 对于有移位骨折可先行牵引,待3~4天肿胀消减、缩短畸形矫正后,再运用手法进行整复。
1.2.1 牵引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皮肤牵引、踝套牵引、股骨髁上或胫骨结节骨牵引;一般高龄患者皮肤条件较差,应以骨牵引为主。骨折近端受髂腰肌牵引而出现近端向前,远端向后移位者,应在维持屈髋、屈膝的体位下给予足够大的牵引重量。对于髋内翻同时合并有明显向前成角,股骨颈前倾角消失或变为负角者,可将患肢置于布朗氏架上行骨牵引予以纠正。
1.2.2 手法整复
整复方法(以左侧为例)选择硬膜外麻醉,麻醉生效后患者取仰卧位,近端助手双手按住患者骨盆两侧髂嵴固定,远端助手的右手扶住患者左侧腘窝及膝外侧,左手握住左内踝及后踝(擒拿扶正法)。术者立于患者左侧,左手由内侧握住骨折远端小粗隆部,右手由外侧扶住骨折近端大粗隆部。远端助手使患者左下肢屈髋屈膝并外展外旋,然后内收内旋顺势牵引左下肢向下(拔伸牵引、对抗旋转法),与此同时,术者左手卡靠小粗隆,右手向下推挤大粗隆并内旋患肢(内外推端法、升降提按法),远端助手将患肢拉直放平,左下肢置于外展中立位,矫正内翻、外旋及短缩畸形,通常可获得满意复位,测量双侧髂前上棘至内踝尖等长,左下肢不外旋,则复位成功。
对于股骨粗隆间陈旧性骨折尚未愈合仍然需要整复者宜先行手法折骨,具体操作如下:选择硬膜外麻醉,一助手固定骨盆,另一助手抓住小腿顺势牵引并外展下肢,术者施以正骨十四法的“摇摆转动法”、“对抗旋转法”、“顶压折断法”,上述操作完毕,将股骨向上冲顶,检查股骨大粗隆若显著上移表明手法折骨成功。术后按新鲜骨折处理。进行手法折骨应严格掌握其适应症,对合并骨质疏松的年老患者尤应慎重,应用手法时应严格按照步骤完成并避免使用暴力,否则有导致股骨颈骨折的危险。
2.固定
2.1 无移位的稳定型骨折或不能耐受手法整复、手术的高龄体弱患者,嘱患者卧床,患肢丁字鞋或牵引固定8~12周。伤后一周可逐步开展功能锻炼。
2.2手法、牵引整复后的骨折,可采用单边外固定支架等方式固定
2.2.1单边外固定支架固定
常规选择硬膜外麻醉,必要时亦可作局部浸润麻醉,要求在C臂机引导下完成。操作方法:患者仰卧,牵引床维持下肢于外展中立位,以确保骨折保持良好复位,复位欠佳时应用正骨手法加以矫正。用两支直径为4.0mm或4.5mm的斯氏针,经过大粗隆外侧,并沿颈干角方向进入股骨颈内,直达股骨头软骨下,二针要求在同一冠状切面并尽量靠近股骨颈上下两侧皮质,再于骨折远端打入两支直径为4.5mm的斯氏针。上述操作完毕,将四针以骨折端为中心加压并以外固定棒将其连结固定,检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