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疾 病 概 要 第一章 疾病概论 一、疾病概论是一门: 1、阐述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病变基础; 2、阐述诊断疾病的科学思维和基本方法以 及临床各科常见病的病因与机制、临床表 现、实验室检查、预防治疗等要点的学科。 二、概念 1、健康: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各器官的机能、代谢和形 态结构维持着正常的协调关系而机体与变化着的外界环境也保持着相对平衡,即内外平衡。 2、疾病:—— 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 伤斗争的有规律过程,体内有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的改变,临床出现许多不同的症 状与体征,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 第二章 诊断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问诊 第二节 常见症状 一、发热 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fever)。 【发生机制】 1.致热源性发热: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 (1)外源性致热源:①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②炎性渗出物及无菌性坏死组织;③抗原抗体复合物;④某些类固醇物质,特别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代谢产物原胆烷醇酮⑤多糖体成分及多核苷酸、淋巴细胞激活因子等。 多为大分子物质,特别是细菌内毒素分子量非常大,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是通过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使其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源。 (2)内源性致热源:又称白细胞致热源,如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和干扰素等。通过血一脑脊液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机体的提体温标准),使调定点上升,体温调节中枢必须对体温加以重新调节使产热增多;另一方面可通过交感神经使皮肤血管及竖毛肌收缩,停止排汗,散热减少。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引起发热。 2.非致热源性发热 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1)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如颅脑外伤、出血、炎症等。 (2)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如癫痫持续状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3)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如广泛性皮肤病、心力衰竭等。 【发热的分度】 低热37.3~38℃ 中等度热38.1~39℃ 高热39.1~41。C 超高热41℃以上 【热型及临床意义】 1、稽留热 3、间歇热 二、咳嗽咳痰(呼吸系统具体讲) * 一般项目 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民族、婚姻、职业、住址、入院日期、记录日期、病史陈述者及可靠程度 主诉 本次就诊的主要原因,简明扼要,一般不超过15字。症状/体征(最主要)+持续时间 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 天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2、弛张热 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卜.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炎症等 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 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 4、波状热 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氏杆菌病 。 无色透明或灰白色粘液→健康人或支气管粘膜轻度炎症者。 化脓性炎症→黄色。 绿色痰→黄疽、吸收缓慢的大叶性肺炎及肺部绿脓杆菌感染。 进展期肺结核或慢性支气管炎→黄绿色。 急性肺水肿→粉红色或血色泡沫痰 大叶性肺炎→铁锈色痰 肺阿米巴病→红褐色或巧克力色。 果酱样痰→肺吸虫病或克雷伯杆菌肺炎。 肺部慢性淤血或出血→红色→棕色。 尘肺→灰色,吸入煤尘→黑色。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