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安全性问题及稳心颗粒治疗中的优势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郭继鸿 主要内容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及安全性 膜片钳与离子通道 步长稳心颗粒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及安全性优势 心律失常的治疗 1. 药物治疗 2. 非药物治疗 (1)兴奋与刺激迷走神经 (2)电学: ① 起搏器:根治缓慢性 治疗快速性 ② 除颤: 体外手动:DC 体外自动:AED 穿戴式: WCD 体内自动:ICD ③ 消融术:射频、冷冻、超声……. 根治某些快速心律失常 (3)外科 兴奋和刺激迷走神经 心律失常的治疗 心律失常的治疗 前 言 穿戴式除颤器(WCD) 2002年 FDA批准应用 前 言 体内埋藏式自动除颤器(ICD)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但无论如何,就大多数心律失常而言,第一线和首选的治疗方法仍然是抗心律失常药物。这些药物能有效阻断细胞膜上各种离子通道的通透性而起到抗心律失常作用。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Vaughan Williams分类法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Sicilian Gambit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法: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心脏内副作用:由于抗心律失常药物均有负性肌力、负性频率、负性传导的作用,使心脏内副作用发生率较高 1.药物性心动过缓: 负性频率作用-药物性病窦 负性传导作用-传导阻滞 2.药物性心动过速:尖端扭转型室速、长QT综合征(奎尼丁晕厥、胺碘酮晕厥) 3.恶化心功能、心衰加重-负性肌力作用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心外副作用: 1.消化系统:肝脏、胃肠 2.神经系统: 3.呼吸系统,等 以临床常用的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为例:大剂量长期口服后可能出现:肺纤维化、甲状腺功能紊乱(甲亢、甲减)、肝损害、角膜微粒沉着、皮肤色素沉着等,使胺碘酮服用者被迫停药的比例较大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CAST试验:心律失常药物抑制试验 目的:为减少心梗患者死亡率、临床医生对心梗 病人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以降低死亡率 这一做法是否合理尚需临床循证循证医学 证实 方法: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组 执行:美国心肺血液病研究所及14个中心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CAST试验:心律失常药物抑制试验 A.预试验(5年): 证实药物控制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 B.正式试验(5年):是否降低死亡率 入组:心梗+频发室早病人 药物:氟卡胺、英卡胺、乙吗噻嗪 随访:1-1.5年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CAST试验:心律失常药物抑制试验 中期安全性开盲发现: 1.药物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长期有效 2.用药组比对照组死亡率增加3-4倍 结果:CAST试验提前结束 药物增加死亡率的机制不清,可能 与负性肌力、致命性心律失常有关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CAST试验:心律失常药物抑制试验 CAST试验之后的另外几项药物治疗心律失常的循证医学的结果相似 这些都说明了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存在着严重的安全性问题! 膜片钳与离子通道 膜片钳 80年代心脏细胞电生理学标志性进展 1.分离单细胞技术 2.膜片钳技术 这两项进展的结果使人们 (1)在单一成活的心肌细胞上观察整个细胞的电活动 (2)在细胞膜的单一离子通道上直接记录该通道的电流,所得信息要比经典的微电极记录资料准确可靠,为此1992年,膜片钳技术的两位主要发明者获Noble生理医学奖 膜片钳 Erwin Neher (1944年生于德国兰茨贝格)和Bert Sakman 70年代发现细胞膜单离子通道,开创膜片钳技术 膜片钳 一、膜片钳的概念 膜片钳技术是记录离子通道的离子流的技术,其反映细胞膜上单一(或多个)离子通道的离子跨膜活动。能对跨过离子通道的微小离子流做动态或静态的观察 膜片钳 二、膜片钳工作原理 用尖端光洁、直径约0.5~3μm的玻璃微电极吸附细胞膜而不刺入 膜片钳 二、膜片钳工作原理 在微电极另一端施加负压,将小片膜吸入电极尖端的纤细开口 吸附的小片膜上只包含一个或几个通道 膜片钳 二、膜片钳工作原理 在微电极尾端的测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