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新亮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 新亮点 2010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 急诊科 孙 红 2010达拉斯共识 国际复苏联合会(ILCOR)和美国心脏学会(AHA)共同举办:2010年版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暨心血管急救治疗推荐会 2010年2月1日~6日 对2005年到2010年5年间研究实践作一科学总结 《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于10月刊登于《循环》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新亮点 一、“生命链”延长至5环节 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1)早期识别与呼叫; (2)早期CPR: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经培训的普通目击者,鼓励急救人员电话指导下仅做胸外按压的CPR; (3)早期除颤:如有指征应快速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 (5)完整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生存链” 如果能有效地实施这些环节,则目睹的院外室颤(VF)所致的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可达约50%。然而,无论是院外或院内,VF所致的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远低于这一数字,且差别甚大,可从5%~50%。这一差别也提示在许多情况下,提高存活率的空间是很大的。 二、几个数字的变化 (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分改为“至少100次/分”  (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  (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和呼吸  (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  (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PEA者常规使用阿托品  (7)维持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  (8)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  (9)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 三、整合修改了BLS和ACLS程序图 四、“心脑复苏”挑战“心肺复苏” 传统的心肺复苏(CPR)理念是恢复心跳和呼吸,而心脑复苏(CCR)则主要针对成年人的心脏骤停,尤其是发生于院外但有目击者的猝死。这一理念是指在急救过程中,最需要考虑满足大脑供血,而非肺脏,因此人工呼吸绝非最佳选择,取而代之的是,急救者应不间断地实施胸外按压,使患者的血液流向心脏和大脑。 五、先给予电击与先进行心肺复苏 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或反对在除颤之前进行心肺复苏。但对于有心电监护的患者,从心室颤动到给予电击的时间不应超过 3 分钟,并且应在等待除颤器就绪时进行心肺复苏。 如果发生心室颤动已有数分钟,心肌将耗尽氧气和能量。进行短时间的胸外按压可为心脏输送氧气和能量,提高通过电击消除心室颤动(除颤)并恢复自主循环的可能性。 2010版CPR最主要改动 成人CPR操作主要变化如下: 突出强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 保证胸外按压的频率和深度, 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避免过度通气 保证胸廓完全回弹 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 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区别于大约100次/分) 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 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 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避免过度通气 一、心肺复苏程序 心肺复苏程序变化(新生儿除外): C-A-B 代替 A-B-C 即:C胸外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2010) ↓ 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C胸外按压(2005) 救? 怎么救? “没救!” 大多数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未得到任何旁观者的心肺复苏! 目击者 CPR比例低的原因: #5 缺乏培训 (Time Cost) #4 心肺复苏被说成是一个复杂的任务,心理上担心不能正确的掌握 #3 公众对受伤者的恐惧 #2 恐惧诉讼 #1 没有人愿意做CPR原因…. 救援人员很少愿意做“嘴对嘴呼吸”! 无人施救的原因: 多方面 其中A-B-C 程序可能是较大障碍。 于学忠教授说:“如果先进行胸外按压或仅胸外按压,可能会鼓励更多施救者立即开始实施心肺复苏”。(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会长、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任)--10月27 10版CPR摘要中国研讨会 二、胸外按压先于通气 胸外按压先于通气 (2010) ↓ 成人心肺复苏,首先开放气道,检查是否有正常呼吸,2次通气后再做30次胸外按压,如此循环 (2005) 原因: 1、胸外按压能够向心脏和脑提供重要的血流量,研究表明,心脏骤

文档评论(0)

jiulam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