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学数学教学“出声思考”之我见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出声思考,借助具体问题和理答帮助学生发现知识、规律、找到解决具体问题的方向,感受数学知识及公式的产生、发展和日趋完善的过程,在过程的体验中实现数学方法和结论的记忆和应用,并将其最终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经验。
关键词:小学生 思维发展 出声思考 尊重
传统课堂内,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但反对学生坐在位置上“胡言乱语”,但新课程理念下,我们无意中发现学生的“出声思考”可以为无声的思维提供足够的支撑,是数学教学高效的一项技术。教学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的概念、知识、公式、思想方法教学中,教师在问题链设计的基础上,借助“出声思考”特定的言语形式(说、画、写、做),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可帮助学生看到或感觉到自己的思维,廓清思路,促进学生的深度理解和高品质学习,利于数学问题的最终解决,提高数学学习水平。
一、为什么要“出声思考”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性较强的学科。小学数学尽管对成人来说并不深奥,但对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正在逐步形成的小学生来说,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以至于有些地区已经尝试在低段教学改为语文为主,待学生思维能力逐步提升到一定程度后再重点进行数学学习。传统的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习惯将问题讲得非常细致周到,甚至各类型题目解题的策略、结论等规律性的知识,教师也以知识框图的形式告知学生,对解决问题关键点反复强调,课后反复训练,但结果还是有部分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听懂,实际应用时仍束手无策。
笔者为此苦恼,对学生的课堂回答、练习及考试进行跟踪分析,发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有脱节,教师的讲解是建立在我们对数学概念、知识规律全面理解的基础上的,将学生看做理想状态的接受器,所以试图将知识讲得完美无缺。其实,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从未知到已知的曲折过程,学生是不可能像教师一样看清道路的。我们发现一些老年人到了一定年龄,都会絮絮叨叨,那是因为他们身体和思维能力跟不上普通人的节奏,这个有声思维正是他们弥补晚年智力退化的工具。小学生大脑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我们有什么理由指责他们的“自言自语”呢?
怎么引发学生的思维,提升数学素养?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解决此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借助特定的言语形式(“边想边说”、“边想边画”、“边想边写”、“边想边做”) 进行外显的思维,即“出声思考”、“对话式教学”。“思维和语言一样,也是一种语言习惯,或称为语言形式的思维。”心理机制表明,“出声思考”的关键在于借助说、画、写、做,廓清思路,发现思维问题,思维者可以看到或感觉到自己的思维,使思维变得可感性更强、更清晰,其规律性可能更易显露出来。
二、“出声思考”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一)数学概念、定义形成的“出声思考”
传统教学认为数学教学是在概念、定义已知的条件下进行的,注重如何运用这些概念或定义,而忽视了这些概念、定义本身就是问题,挖掘它的内涵实质,本身就是知识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值得深入思考与探究。
例如,在教学生学习梯形的时候,让学生在了解梯形的基本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自己的建议。一位学生会说:“我觉得梯形具有稳定性,因为梯子是矩形的,在使用时是很稳定的。”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将这个问题抛给学生,学生们之间会争论不休进行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让学生对各种各样的梯形进行验证,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寻求答案,然后达成共识:梯形不具有稳定性。
(二)数学问题分析的“出声思考”
数学公式和计算方法以及由此引申的问题占据了小学数学的大半“江山”,为让学生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教学过程必须揭示这些公式与学生现有知识结构的逻辑联系,发现论证的思维过程。当然学生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时,必然有思考的过程,完全可以采用“出声思考”的策略,把学生的思维呈现出来,让学生言说分析问题的思路,选用什么样的解决方法,为什么要选用这种方法,需要注意什么条件,是否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从而培养学生对思维形成自我监控的能力。
例如,和学生一起探究“分数、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笔者引导学生揭示出分数化成百分数的一般方法后,要求学生对教材结语进行自主分析:“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遇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化成百分数。”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学生与教材对话的过程,在学生品读后,笔者提问:“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1:这里为什么要用上两个“通常”?
生2:这里两个“通常”意思相同吗?
生3:这里两个“通常”之外的含义是什么?
师:读得细致,想得深入!对于这些问题,你们能否结合刚才的例题做出合理的解释?可以先讨论一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少年学习动力的影响.pptx VIP
- 基于财务共享模式下的财务风险管理—以海尔集团为例.doc VIP
- 初一学生期中家长会优质课件.ppt
- 中国华电集团发电运营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pdf
- 物流服务师(高级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及答案.doc VIP
- 2024年浙江省中考数学试卷(附答案).pdf
-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英语Unit 14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 4.11.1《探问人生目标》课件人教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2024新教材.pptx
- JB∕T 10923-2020 电能表用磁保持继电器.pdf
- 2018年版《广东省安装工程定额说明及计算规则》C.5 建筑智能化工程.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