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与方言.docx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戏剧与方言侯宝林整理甲 做一个相声演员不容易,起码的条件得会说话。乙 这个条件容易,谁不会说话呀?甲 说话跟说话不同,一般人说话只要把内容表达出来,使对方领会了就行啦。乙 那么说相声呢?甲 就得用艺术语言。相声主要靠着语言表达。我们说的是北京话。乙 是呀。甲 可是外埠观众也听得懂,因为我们说的北京话,接近普通话,不是北京土话,是精练的北京话。经过了提炼,经过了加工,并且,经过了消毒!乙 消毒?甲 啊。乙 语言里有什么毒哇?甲 你不懂语言学,在一九五一年六月份《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社论:《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纯洁和健康而奋斗》,既然有不纯洁和不健康的,就有有毒素的。乙 噢。甲 我们的话(对观众)您放心听,管保中不了毒!乙 中毒?那哪儿能啊?相声的台词儿语言得精练。甲 相声语言的特点就是短小精悍而逻辑性强。乙 哎。甲 地道的北京上话说起来罗嗦,什么名词、副词、代名词、感叹词用得大多!乙 那您举一个例子,罗嗦的北京土话怎么说?甲 比如说,哥儿俩,住在一个院里,一个在东房住,一个在西房住,夜间都睡觉啦,忽然那屋房门一响,这屋发觉啦,两个人一问,一答,本来这点儿事讲几个字就能解决,要用北京土话能说得罗哩罗嗦一大堆!乙 那怎么说?甲 那屋房门一响,这屋发觉啦。“哟嗬!”乙 “哟嗬?”甲 啊!先来感叹词。乙 好嘛。甲 “哟嗬!那屋‘光当’一下子,黑更(jing)半夜,这是谁出来啦?一声不言语,怪吓人的!”乙 嗬!这一大套。甲 回答的更罗嗦啦:“啊,是我,您哪,哥哥,您还没歇着哪(睡觉的意思)?我出来撒泡尿。没有外人,您歇您的吧,您甭害怕,您哪。”乙 这是比那个罗嗦。甲 这位还关照他哪:“黑更半夜的穿上点儿衣裳,要不然冻着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明儿一发烧就得感冒喽。”乙 嗬!甲“不要紧的,哥哥,我这儿披着衣裳哪,撒完尿我赶紧就回去,您歇着您的吧,有什么话咱们明儿见吧,您哪。”乙 这够多少字啦?甲 三百多字。要用精练的北京话说这个事,把它分成四句话,甩十六个字。乙 一句话用四个字?甲 哎。乙 您说说。甲 那儿屋门一响,这儿发觉啦。“这是谁呀?”乙 嗯,四个字。甲 回答也四个字。“是我您哪。”“你干吗去?”“我撒泡尿。”乙 嗯!这省事多啦。甲 还有比这省事的呢。乙 哪儿的话?甲 山东话。同是四句话用十二个字就行啦。乙 噢,三个字一句?甲 哎,那儿屋门一响,这儿发觉了一问:(学山东话)“这是谁?”乙 嗯,三个字。甲 回答也是三个字。(学山东话)“这是我。”“上哪去?”“上便所。”乙 这是比那省事。甲 嗯!还有比这省事的。乙 哪儿的话?甲 上海话,也是四句话。乙 用多少字?甲 八个字。乙 两个字一句。甲 那儿屋门一响,这儿发觉一问:(学上海话)“啥人?”“我呀。”“啥(事)体?”“撒尿。”乙 嘿!有意思,这真省事。甲 不,还有比这省事的哪。乙 哪儿的话?甲 河南话。乙 用几个字?甲 四个字。乙 一个字一句?甲 哎。乙 怎么说?甲 那儿屋门一响,这儿发觉了一问:(学河南话)“谁?”“我。”“咋?”“溺!”乙 嗬,这也太省事啦!甲 不,还有比这省事的。乙 哪儿的话?甲 哑巴!乙 废话,哑巴不算,您说的是各地的方言。甲 是呀,各地有各地的方言,各地有各地的艺术。乙 对。甲 说相声就得用北京话。乙 那是,相声是北京的土产嘛。甲 哎,可是不归土产公司卖。乙 卖?这是地方剧的一种。甲 北京地方的戏曲,相声、单弦儿、京戏。乙 京戏,就带着地方名儿哪。甲 京戏的唱、念,除了有几个字上口,大部分是北京音,他不管剧中人是什么地方人,也得北京味儿,比如《空城计》——乙 主角儿是诸葛亮。甲 一念白是这味儿:“我把你这大胆的马谡哇,临行时,山人怎样嘱咐与你,叫你靠山近水,安营扎寨,怎么不听山人之言,偏偏在这山顶扎营,只恐街亭难保。”乙 嗯!是北京味儿。甲 本来诸葛亮不是北京人。乙 是呀,山东人。甲 山东诸城。山东人说话什么味儿?都这味儿:(学山东话)“喂!我说老张,你上哪儿去啦?”“哎!我上北边儿。”“你上北边儿干什么去啦?”“上北边儿那个地场找个人。你没事吗?咱一道去要吧。”乙 对!这是山东话。甲 你听京戏,一点儿山东味也没有。乙 那是怎么回事?甲 这么唱就不好啦:诸葛亮坐大帐,拿起令箭一派将(学山东话):“我说马稷哪去啦?”乙 对!甲 (学山东话)“马谡听令。”“是。”乙 噢!也这味儿?甲 (学山东话)“叫你去镇守街亭,你可敢去呀?”“丞相你说什么?不是镇守街亭吗?小意思,没大关系,告诉你说吧,交给我你就X(左贝右青)好儿吧!”“马谡我告诉你说,那街亭虽小关系重大!街亭要是一丢,咱们大家全都玩儿完啦!”乙 这像话吗?甲 京戏没有这样唱的。乙 这样唱就不能叫京戏啦。甲 是呀,它不管剧中人是山东的、山西的,全得北京味儿。乙 是呀,剧中人也有山西人哪。甲 啊!关云长就是山西人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