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 第一节 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和功能 一 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功能 解释 预测 确定干预的方法和模式 发展新的理论 二、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 一、大卫 豪对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 支持社会工作的理论和社会工作理论 二、马尔科姆 佩恩分类 实证主义理论和后现代理论 第二节精神分析取向社会工作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的历史 1887年,弗洛伊德 创立精神分析理论 对社会工作的影响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60年代成立临床社会工作的主导 儿童引导运用;精神分析洪流 二、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 人的心灵是由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构成; 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 人的性心理发展作为人的心理发展的基础:口腔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和生殖器期。 三、精神分析理论的实务原则 第一:个别化原则 第二:与受助人签定治疗协议; 第三:安全与支持的环境; 第四:基本的方法是自由联想 第五:倾听和感受受助人的想法和感受。 四、精神分析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精神分析理论关注的焦点在于个人儿童时期的经验对现在生活的影响 精神分析治疗过程:治疗情景的建立;治疗关系的建立;治疗性对话 第三节 认知行为理论 一、认知行为理论的由来 行为主义的理论基础来自巴莆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认知学派源自阿德勒 认知学派认为认的行为受学习过程中对环境的观察和解释的影响。 二、认知行为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 认知学派认为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中,认知扮演着中介与协调的作用 认知的形成受到自动思考机制的影响 ABC情绪理论框架 三个基本要素:前置事件、目标行为和结果 三、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运用 1、认知行为理论的实务原则 界定对服务对象问题看法的原则; 在社会工作实务中运用认知理论的原则 关于助人目标的原则 三、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运用 2、认知行为学派的助人过程 确定评估重点 专业关系的建立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3、服务的步骤 4、结案与跟进 第四节 社会支持理论 一、社会支持理论发展的历史 鲍尔拜的依附理论 工具性支持和情绪性支持 20世界60年代的社会支持网络 70年代到80年代的社区支持计划 二、社会支持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社会支持的概念: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伙伴所提供的感知的和实际的工具性与表达性支持 (二)影响社会支持程度的因素 发展因素 个人因素 环境因素 三、运用社会支持网络帮助服务对象的实务模式 (一)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和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 (二)干预模式:首先对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进行评估;其次是拟订具体的帮助计划 四、社会支持网络在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重点在于帮助服务对象学习如何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和运用社会支持网络 首先要对他们现有的社会支持网络做出必要的评估,确定原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位受助者提供支持;社会工作者能帮助他们建立哪些新的连接。在评估的基础上,社会工作者要使社会支持网络切实能够发挥支持功能。社会支持网络通常能够在三个侧面上发挥作用,即预防、治疗和恢复。 第五节 生态系统理论 一、系统理论的历史 1971年 贝塔朗菲提出一般系统理论,系统理论的核心观点在于它以整体的视角来看待人和社会 赫恩提出“全人”和“全貌”的概念 二、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 人在环境中 社会环境的类别:非正式的或原生的系统;正式系统;社会系统 服务对象的问题来自与系统,而不是单纯的个人问题 三、生态系统理论 (一)生态系统理论的背景:折中性和综融性 人在情景中 生态模型 (二)生态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 1)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互惠的 2)个人的行动是有目的的,“适者生存” 3)对个人问题的理解和判断须在其生存的环境中进行 四、系统生态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其关键是将服务对象放在一个系统中,将服务对象与其生活的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通过改变系统来实现个人需求的满足 四、系统生态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运用生态系统理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问题不完全是由个人原因引起的,社会环境中的障碍也是导致问题的重要因素; 2、提供帮助的着眼点不能仅放在他/她个人身上,要从与之相关的不同系统的角度分析问题和着手。 3、受助者与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 4、把受助者的问题放到不同层面的系统中去看待和解决。 第六节 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理论 一、理论背景 14世纪下半期文艺复兴运动的最大成果之一就是实现了“人的发现”,人的价值包括尊严、才能和自由得到了承认。 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是存在主义,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第二次是世界大战之后兴起的一场心理学革新运动。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因而人是可以通过教育提高的,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