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考前辅导)(初级) 授课内容 关于考前培训,你的期待是什么? 培训目标 解决三个问题: 为什么参加社工考试? 如何复习? 如何答题? 授课内容 考试说明 教材结构(两本书的关系) 复习方法 应试技巧 各章节知识要点及样题讲解 考试说明——《大纲》P1 影响考试成绩的个人因素—— 受教育程度 逻辑思维能力 本人的价值观 文笔(中级) 教材结构(两本书的关系) 综合能力是基础: 主要包括社会工作的目标、要素、价值观、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工作方法、社会工作行政与督导、社会工作研究等内容。 重点考察从业人员掌握和运用社会工作价值观、知识、工作方法,开展专业工作的综合能力。 教材结构(两本书的关系) 实务是具体运用: 选择了儿童、青少年、老人、妇女、残疾人、优抚安置、社会救助等十多个实务领域,重点考察针对不同服务领域和不同工作对象,提供专业服务、处理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 。 教材结构(两本书的关系) 政策法规是制度背景: 政策法规是中国社工存在与发展的政策环境,也是助人必须掌握的内容。 与社工岗位密切相关,社会工作者经常接触使用的现行法规和政策,重点考察服务过程中的政策运用能力。 教材结构分析 复习方法《应试解难》P3-4 1、把握各本教材之间的内在关系; 2、把握各章之间的内在联系; 3、把握每章各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4、紧扣基本概念,以各个标题为纲,强化 理解,记忆要点。 5、以专业学科的基本要求想问题和回答问题 6、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和记忆方式(表格、 图形、单句归纳);贵在坚持。 7、紧紧围绕考试大纲 8、记忆与练习相结合 考试形式、题型《应试解难》P2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和《社会工作实务》 初级考试全部是客观题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死题”——能从教材中直接找到答案的题。 “活题”——不能从教材中直接找到答案的题, 主要考查考生在知识点的理解和 掌握的基础上的综合运用能力。 应试技巧 单项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多项选择题 每题备选项中,有2个或两个以上的符合题意,至少有一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得部分分 2-4个正确答案 宁缺毋滥 难度分三个等级 应试技巧 读懂题干 认真审题,弄清题目的意思和要求,判断题肢观点是否正确,对比题肢和题干是否存在联系,选择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通常表现在对题干粗略一看,还一知半解时,就开始看题肢,一旦对选项拿不准时,再回头看题干。不仅浪费了时间,还会造成越分析越糊涂。 所谓弄清题干就是要通过阅读,弄清题干中心思想。要在读题时联想学过的原理,概括出题目的中心大意。 应试技巧 引导词 “引导词”就是,题中决定和影响对题意理解和决定着答题方向的词语,它是将题干和题肢有机联系起来的部分。 主要存在于题干的设问中:如“这说明”、“由此可见”、“因此”、“根本原因是”、“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下列说法不符合题意的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这属于”等。这些词语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决定了我们在答题时,如何判断题干和题肢的关系;决定了题肢对题干的依存度。 只有抓住了“引导词”才能实现题干和题肢有机结合。 应试技巧 排除法 排谬法:排除本身表述错误的题肢 排异法:题肢尽管正确,但与题干毫无关联,须排除掉 排重法:题肢的观点不是回答题干的问题,而是对题干意思的变相重复,须排除掉 第一章 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及领域 社会工作的特点(P2-3) ·职业性助人活动(是一种职业) ·注重专业价值(有自己的价值观) ·强调专业方法(汶川地震中的社工服务队) ·注重实践(应用社会科学) ·双方合作(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共同工作) ·多方协同(心理辅导,精神鼓励,资源整合等) 社会工作的目标(P4-6) 服务对象层面 1 解救危难(自身难以克服、程度重) (紧急救助) 物质支持 心理支持 社会支持网络 2 缓解困难(复杂、普遍性、程度轻) (专业帮助) 物质方面的困难 精神方面的困难 3 促进发展(预防性) (恢复和谐,激发潜能) 社会层面 1 解决社会问题(影响大多数人正常生活) 2 促进社会公正(为弱势群体争取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