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同步练习: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Word版含解析.docVIP

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同步练习: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Word版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同步练习: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 1.有学者指出:“从清朝改革三阶段来看,洋务运动由于士绅保守势力过于强大而遭受失败,戊戌变法则由于激进改革精英的不当战略而失败,而清末新政是中央权威的急剧流失,由于不适当的分权化的立宪改革而失败。”从本质上看,这三个阶段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 A.缺乏地方实力派的强有力支持 B.顽固势力大大超过了改革势力 C.改革措施背离了时代发展潮流 D.传统君主体制的创新能力减弱 2.乾隆和嘉庆时期学者官员大都热衷于刊印自己的诗集,但道光时期的学者官员大都出版与时政有关的著作。这种变化说明了道光年间( ) A.经世思想得到发展 B.思想控制逐渐加强 C.传统文化日趋衰落 D.“中体西用”的影响 3.据史载:1873年,列强使节要求参加同治帝亲政典礼,并要求觐见时采川西礼“折要者三”,廷臣尤为反对。李鸿章熟悉洋务,主张“礼与时交通”,讨论和交涉的结果是清廷谕令照西礼执行.虽然事出无奈……皇带的威严却因此大打折扣。这主要说明当时( ) A.东西方风俗仍然存在一定的隔阂 B.西方列张主张与中国平等交往 C.西方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D.“天朝上国”观念仍然根深蒂固 4.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采西学”、“制洋器”要“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该思想与下列哪一思想一脉相承(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学习西方的技术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倡西学、兴民权 5.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的演说》认为,“吾侪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鄙人愿诸君于是等谬想淘汰洁尽,从最上之改革着手,则同胞幸甚!”由此说明孙中山( ) A.建立了进步力量大联盟 B.首创了民主共和思想 C.借助维新变革挽救危亡 D.主张通过革命实现共和 6.1915年底,梁启超撰文说:“在现行国体之下,而思以言论鼓吹他种国体,则无论何时皆反对之。”这说明此时的梁启超( ) ①反对民主共和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②思想与时俱进,政治上更趋进步 ③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④反对帝制,维护民主共和制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7.“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到资产阶级革命,救亡始终是历史的主题。……但是紧张对的救亡需求带来了准备的不足,并往往忽视了对封建主义的严峻斗争。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很不成熟的状态下被推上历史舞台的。”这种“不成熟”的核心体现是( ) A.军事准备不足 B.政治经验短缺 C.思想理论肤浅 D.经济基础薄弱 8.“正是有这样的对夷情零碎、模糊的了解,使经世思想家们在鸦片战争之后能够正视对手即来自异邦的夷人……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压力下开出的“外来药”,较之先前的“古时丹”无疑是变革性的进步。”文中的“外来药”在当时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B.推动了中国人重新认识世界 C.为维新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D.传播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 9.下列与下图思想主张相一致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科学与人权并重 D.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10.维新派指出,洋务运动“利未一见,弊已百出”的根本原因在于“变法不知本原”。维新派所讲的“本原”是( ) A.专制制度 B.工业经济 C.传统儒家思想 D.民主制度 1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他们不再热衷于讨论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而是转到探索民主社会在欧美为何可能,而在中国又为什么屡屡失败。先是戊戌,紧接着是辛亥,这种悲剧的一再重演,根本原因究竟在哪里呢 ?”这主要表明当时“他们”( ) A.对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认知和反思 B.对欧美文明成果的肯定和赞扬 C.对中国社会进行深刻思考和探索 D.对三民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2.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道:“中国对西方的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 )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13.“各省谘议员多数北上,集议如何进行立宪之法……其第三次请愿书中,措词则甚激昂……系谓政府如再不允所请,则吾辈将倡革命矣。更不料清廷因此震怒,立下明谕,勒令代表等出京还里。”此事件表明( ) A.清政府拒绝进行政治改 B.革命运动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民主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D.立宪派依然抱有政治改革幻想 14.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高呼:中国“欲自强,必先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