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纳失石
名词解释——纳石失
纳石失也称织金锦,历来被认为是中国元代(公元1271~1368年)织造工艺的典型代表。一般指以片金线或圆金线为纹纬的织金锦或织金缎,是一种用金线显示花纹从而形成具有金碧辉煌效果的织锦。即一种以金线织花的丝绸。?一种以加金艺术为主体表现的丝织物,包括以片金线或圆金线为纹纬的织金锦或织金缎以及绣金锦缎。
中国古代丝织物加金大约始于战国,战国时有人做这种尝试,效果果然不错,但是价格太昂贵了。汉代以后进一步发展,唐宋时期织金技术已臻成熟。但是织金锦缎的真正流行,要到女真人统治中国北部以后才开始,到元代则达到极盛。到了辽代、金代织金锦已经普遍流行了,而蒙元时期不仅将这种工艺延续,并且引进了西域的技术和织工,将织金这项技艺发扬光大,纳石失就是时代的产物。织金锦的织造技术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尤其是对明清流行的缎织物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唐宋丝织物以色彩综合为主的艺术风格,至此一变为用金银线来作主体表现。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北方少数民族的艺术欣赏习惯、装饰爱好和广漠环境等因素有关,另一原因是这些民族的上层人物通过战争获得了大量的黄金。中国史书有金代大量使用“拈金锦”(即圆金锦)的记载,仅宫室布置就用织锦工人1200人工作两年。
法门寺地宫发现的唐代的织金锦,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织金锦实物。用这种织金锦制作的大红罗地蹙金绣袈裟和蹙金绣大团花拜垫,精美异常,织金绣裙为“武后”的供佛之物。 到辽宋时,这种织法有了较大发展,元朝便达到鼎盛阶段。它的织法并不复杂,就是将黄金的薄条夹在丝线中织,成品金光闪烁、光彩夺目,这种织物在元代就叫“纳石失”,也叫“织金锦”。它特别受到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喜爱。
织金锦多只以金线显花,而以丝质线织地,因此保存有一定困难,须兼顾二种材料性情。宜密切关注存放处温、湿度,使丝质地不致脆化,发霉而缩短寿命,金不致氧化而色泽晦暗。
据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记述,元代的南京、镇江、苏州均大量生产纳石失,我国甘肃、新疆都曾出土元代的纳石失。故官博物院收藏的元代团龙凤龟子纹纳石失,在每一个圆形图案中织了一个动物的图形,分别是龙,凤、龟,都是象征吉利的动物。
马可·波罗游记则说元代用织金作军中营帐,绵延数里。但现存出土或传世的遗留品不多。新疆盐湖元代墓葬出土的丝织品中有两件:
①拈金锦残片:纹样为一菩萨像,修眉大眼,隆鼻小口。头戴宝冠,自肩至冠后有背光。经线有单经、双经,纬线分地纬(棉纱)、纹纬(双股圆金线)。单经与纹纬交织成斜纹,双经与地纬成平纹交织。经密为65根/厘米,纬密为40根/厘米。圆金线是用金箔绕于丝线外围制成。
②片金锦:纹样为满地花类型,以开光为主体,穿枝莲补充其间。线条流畅,绚丽辉煌(图2 )。经线也分单、双经。单经直径为0.15毫米,双经直径为0.4毫米。纬线分为纹纬(片金、彩纬)和地纬。片金是用金箔粘于皮子上制成,宽仅0.5毫米左右。彩纬是丝质,直径为0.6~0.75毫米。地纬是棉纱。单经与纹纬、双经与地纬成平纹交织。显花处双经被夹在纹纬与地纬中间成为暗经。
元织金锦 以金缕或金箔切成的金丝作纬线织制的锦。在元代纺织品中最具特色中国古代丝织物加金约始于战国十六国时已能生产织金锦。 历史 陆刿《邺中记》记载后赵国君石虎出猎时就穿金缕织成的合欢裤。唐宋时期织金技术已臻成熟。内蒙古赤峰五代辽驸马墓出土的丝绸中,就有织金锦、平金绣、金粉画缋等丝织品。北宋末年宋朝与金朝议和常用捻金锦作礼物,金朝官服常用织金及金缕刺绣。为了满足统治者对织金锦的大量需要,元代织金锦已有空前的发展,元王朝曾在弘州(今山西原阳)设纳石失(即织金锦)局。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当时南京镇江苏州等城市曾大量生产织金锦。元朝军队还用织金锦作营帐,常常绵延数里。《元典章》所载的丝织物中,也有织金胸背麒麟、织金白泽、织金狮子、织金虎、织金豹等金锦。传世作品 元代的织金锦现存传世不多。1970年新疆乌鲁木齐南郊盐湖 1号古墓出土一件黄色油绢面料的窄袖辫线袄,肩、领、袖及襟边镶有织金锦,腰部钉有30道辫线。所镶织金锦系小块零料拼缝,有片金锦和捻金锦两种。片金锦经丝分单、双两种 (均为丝质),单经粗 0.15毫米,双经粗 0.4毫米。纬丝分纹纬(片金和彩色棉纬)、地纬。片金是用金箔粘固于皮子上切成的细条,宽 0.5毫米左右。彩纬棉纱粗 0.6~0.75毫米。地纬是蚕丝。单经与纹纬交织成平纹,双经与地纬交织成平纹,显花处双经被夹在纹纬与地纬中间成为暗经。每平方厘米经线52根,纬线 48根。以片金纬和彩色棉纱纬显花。花纹图案以棱形几何骨格为主体作开光衬衫处理,穿枝莲穿插其间,花纹遍布,不露空地。捻金锦经纬亦分单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