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御用玉扳指述略.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乾隆御用玉扳指述略

乾隆御用玉扳指述略   值得细细地品味和欣赏,这就是我在看到香港苏富比公司准备拍卖的这套乾隆御用玉扳指时的第一感觉。鉴于这套扳指的重要性,加之目前人们对扳指这类物品尤其是宫廷御用扳指的了解甚少,故在这里对扳指的相关知识做一简要介绍,希望对认识这套乾隆御用玉扳指能够有所帮助。   一、扳指简史   扳指在古代叫韘(音射),是射箭时套在射手右手拇指上,以保护射手右拇指不被弓弦勒伤的专用器物。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对韘字的解释是:“射决也,所以钩弦,以象骨韦,系着右巨指”。《诗经?卫风》“芄兰”篇中有“芄兰之叶,童子佩韘”之句,说明商周时期一个能射箭、会驾车的普通少年都可佩戴韘,可见韘在那时是一种使用非常广泛的器物。当时普通人所用的韘都是用皮革制作的,留存至今非常不易,只有极少数军事统帅使用的代表其权力和地位的玉韘在考古中才偶有发现。 考古发现的韘以河南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韘为最早。这件玉韘呈深绿色,略带褐斑,其形状若柱中空,可套入成年人的拇指。上端前高后低,成一斜面形,下端平齐,正面雕兽面纹,兽目下有两个可穿细绳的小孔,背面下部有一条凹槽,可纳入弓弦,其上可见弦索磨痕,是一件实用之物。另外,在河南三门峡发掘的西周虢季墓中也出土了两枚玉韘,形制和妇好墓的玉韘基本相同。   后来,韘的功能渐渐出现分化,有了实用功能和装饰功能的不同,且长期以来一直两者并存。但随着弓箭在战场上的作用越来越小,韘的实用功能变得越来越弱,装饰功能逐渐增强。这种趋势在清代满族贵族阶层中尤为明显。   满族是依靠骑射征服天下夺取政权的,因此,清朝政府对这一立国之本极为重视。满族八旗子弟于弱冠前,照例要到本旗弓房锻炼拉弓。先由“一个劲儿”(大约十千克拉力)开始,循序渐进为“二十个劲儿”, 甚至“三十个劲儿”。拉弓时都要佩带韘以保护手指,因此八旗子弟对此物甚为重视,几乎人人都有,渐而成为传统。由于是实用,韘都选韧涩材质制作,大小因人而异,以便套带。同时,韘也逐渐被比较口语化通俗易懂的“扳指”一词所取代。   随着清朝政权的巩固,征战的减少,八旗子弟对骑射的娴熟掌握日趋丧失,但佩戴扳指的传统却一直保留下来。扳指逐渐成为一种极为时髦的佩饰品,上自皇帝与王公大臣,下至满汉各旗子弟及富商巨贾,虽尊卑不同但皆喜佩戴。其质地亦由原来的皮革、犀角、驼骨等扩大至象牙、水晶、玉、瓷、翡翠等名贵材料,价格也扶摇直上。在晚清李保嘉所著的《官场现形记》第十三回中,文七爷的一个翡翠扳指价格竟高达九百两银子,真是令人瞠目结舌。   二、乾隆与扳指   乾隆皇帝是一位修养非常全面的君主,文能琴棋书画,武可骑马射箭,可谓样样精熟。在平时的骑射活动中,乾隆皇帝所使用的扳指基本上都是用角类或牙类材料制作,这可以从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乾隆大阅图》和《威弧射鹿图》等绘画作品中得到证明。但是,对于用来陈设和鉴赏的以珍贵材质尤其是玉制作的扳指,乾隆帝更是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投入了很高的热情,使扳指这种原本是实用为主的日用物品走上了具有很高艺术趣味的大雅之堂,乾隆的精致真是无处不在。我们可以从他的《御制诗文集》中了解到有关这方面的情况,解读乾隆皇帝与扳指的历史机缘。   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仲春清明前后,乾隆帝得到了一枚玉扳指。这是一件质地极为温润,做工相当精致的作品,乾隆帝非常喜爱,于是为之写下了《泳玉韘》的诗作。诗中乾隆帝将实用的象牙或骨制的扳指与玉扳指做了比较,认为象骨扳指是“象骨徒传古”,而玉扳指则是“恰似琼琚”、“德美信堪师”,高度评价了这件玉扳指对人的思想所产生的启迪和警示。这是乾隆帝的第一首咏扳指诗,后被收录于他的《御制诗二集》卷三十二中。可能是这件扳指给乾隆的印象太深刻了,几个月以后,乾隆帝的诗作中再一次出现了这件扳指的身影,这一次,乾隆对玉扳指之蕴意的发挥更进了一步。“终不可谖惟令德,佩之无斁岂虚谈。环中内外光明莹,一气浑融万理涵。”小小的扳指承载的是如此深邃的道理,怎能不叫人刮目相看呢?这成为日后乾隆帝认识评价其它扳指的基调。从此以后,扳指进入了乾隆帝宏阔的视野之中,在直到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的四十五年间,乾隆皇帝为诸多玉扳指写过不下五十首诗作,显示出他对这种微小物件持续而长久的关注。   那么,乾隆帝为什么对玉扳指如此关注呢?通过对他自己的御制扳指诗的分析,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出于维护和保持满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需要。骑射历来被认为是满族的立国之本,乾隆就曾讲道:“骑射为我朝家法,每谆谕子孙当万年遵守。是以予虽年逾古稀,必岁幸木兰行猎,犹能引控自如,多有中获,盖以身先之,不敢自逸。”而作为骑射必不可少的辅助性工具,扳指自然会让人联想到骑射的重要性,乾隆帝在他的御制扳指诗中经常强调的也正是这一点。如:“驭远诘戎服海表,不忘意即个中存”、“千秋家法传弧射,手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